国货的“前世今生”
也许许多年轻人不知道,70、80年代,百雀羚、回力鞋等国货凭借可靠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受到国人的喜爱。但随着国际品牌的涌入,这些品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前。如今,这些老品牌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到人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新国货,不断地给人们制造惊喜,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如今的国货,已经不仅仅是“国货”。
世界变化太快,“爆款”渐成回忆
40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变。
“提起百雀羚,那小圆铁盒散发着一股抹不去的记忆。”上海市民刘女士说,正是使用百雀羚这样的老字号国民护肤品,让很多国人第一次有了护肤的概念。然而,随着大量洋品牌的进入,有段时间百雀羚等老国货已渐渐衰落。
中国剪刀史上,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的说法。北京王麻子剪刀以质量好、服务佳而远近闻名,最红火时,在刀剪市场曾占据半壁江山。2003年,拥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却因经营不善停产。“以往家里裁剪衣服都用王麻子剪刀,好用还不贵,令人怀念。”许秀霞说。
白底色配红色条纹——中国回力鞋,曾创造了一种国人的穿鞋方式。很多70后、80后都有类似的记忆:“穿回力鞋,穿到脚臭才算运动到位。”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品牌的涌入,回力这个品牌渐渐在国人眼前“消失”了。
有统计显示,仅在“中国品牌之都”上海,160余个知名品牌中三成已消失,五成已没落。
产品涅槃重生,经典全新归来
在一些商品消亡的同时,不少经典产品和品牌聚焦创新,涅槃重生焕发生机,重回我们身边。
2000年后,百雀羚借着打文化牌重回市场热销榜,而且还登录各大电商平台,再次成为国产“爆款”商品。同时,大宝、安安等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日化用品在沉寂多年后,也全新回归,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美容必备品。
不服输的“国民球鞋”回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老厂址上开设第一家旗舰店,顾客络绎不绝,买回力鞋居然要排队。后来,回力再次针对年轻消费者调整布局和策略,如今不少90后、00后脚上一双双新回力鞋时尚感爆棚。
像回力一样,卷土重来的还有北冰洋、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通过崭新的品牌推广和长期苦练内功转型升级,消失多年后再次回归并很快得到国人认可。
如今,曾经风靡的产品强势归来,掀起了一股浪潮——“国潮”。
什么是“国潮”?
究竟什么是“国潮”?看似平常的国货是如何引爆潮流的?
有一种潮流叫“新国货”
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产生的“化学反应”正颠覆很多人的想象。
京剧《挡马》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80余亿元的大生意。
一支笔的蜕变,折射了国货的“复兴”。
回力小白鞋“踏上”国际时装周、非遗刺绣的卫衣“变身”街头流行……融入文化内涵、接轨世界潮流的新国货给人以新感觉。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中流行。去年“双11”当天,天猫平台上237个成交额破亿元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
“让年轻人喜欢是国货转变最明显特征,也是‘国潮’兴起的关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说,以90后为主体的“国潮青年”正成为新国货的消费主力。
“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正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有一种创新叫“新制造”
把国货变“潮”的,是全新的制造。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质品牌的新阶段。曾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逐渐引领起世界风尚。
在商品之上,人们期待更多彰显文化底蕴、生活理念、美学价值的产业表达。通过融合创造,向消费者传递“美”的认知、生活的体悟是当下很多品牌的转型之道。
外观像咖啡机,打开却是电饭煲。不久前,小家电品牌九阳在伦敦发布的蒸汽饭煲颠覆传统的内胆导热,纯蒸汽加热不仅无涂层,更最大限度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实现蒸饭、做菜“一键操作”。
不用手洗的无人豆浆机、智能配菜的炒菜机器人、可远程调控的智能冰箱……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产品,几乎都在进行着智能革命。
“软件正在定义生活。”工信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文说,当前,不少带有“黑科技”的“新制造”为年轻人追捧。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传统制造当中,不断开拓市场空间。被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也不断释放潜力和吸引力。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有一种趋势叫新融合
国货不再只是单一的产品,制造将不局限于造物本身。融合,成为“国潮”发展的重要趋势。
今天,也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国货。打破原有的产品界线,国货在跨界中“玩”出新意。
围绕主业不断延伸,国货把路走宽、把品牌打响。比如,在服装领域,不少品牌开起了书店、咖啡屋、艺术馆,把视角扩展到生活,让消费者找到衣服之外的更多认同感。
国产运动鞋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近日,阿里巴巴发布新国货计划,协助全国1000个产业集群全面数字化升级,全面扶持创意特色商家、老字号品牌。苏宁则推出“拼品牌”计划,将用大数据、云制造等孵化万家中小品牌。越来越多的渠道方融入,共享共创加速“国潮”的推及。
“只要是中国创造、创新的产品就是新国货。只要是打动消费者的供给,就是新制造。”张庆辉说,未来,产品、产业边界都将改变,不变的是所有创新都将更加聚焦市场、聚焦不断升级的需求。
“国潮”背后
“国潮”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是文化自信的回归。
“国潮”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国潮”的掀起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其中。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 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2017年4月,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产业产品、技术、业态、 模式、管理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 文化创造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刘天一 摄
2018年3月,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 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我国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当然,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只是推动“国潮”掀起的一部分力量。而从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可见一斑,“国潮”背后的动力是多么坚定而强大。
“国潮”的掀起是国人都希望发生,都希望看到,都愿意加入推动的一股潮流。“国潮”的掀起是多方面、各层面、大大小小的力量汇集推动而成的。它正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它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我们都希望这个潮流能够持久、持续、不断得向前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国潮”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
未来,我们希望“国潮”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更多文旅资讯、权威信息发布及业务合作
请关注【南方文旅】!
▼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南方文旅”公众号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