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文聪
从广东到非洲赤道几内亚,一万多公里的地理距离,串起了东莞援非医疗队最质朴、最深沉的家国情怀。2日,东莞市将召开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送行会,来自全市14家公立医院的25名队员将于本月6日飞往赤道几内亚,在异国他乡开展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
医疗队共19名医护人员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长期以来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同时也是疟疾、伤寒等传染病高发的地区。从广东前往赤道几内亚,路途遥远,需近28个小时的航程。
据介绍,自1971年开始,广东省向赤道几内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4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克服气候炎热、疾病威胁、缺水少电、通讯不便等困难,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为促进中非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10月,我们根据省的要求,承担了广东省第30批(东莞)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的组派工作。”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称,经过前期的人员征集报名、面试遴选、综合评价等环节,经讨论并上报省卫生计生委,最终确定25名队员,现已完成8个月的出国前脱产培训。
羊城派记者查询援非医疗队名单看到,25名队员中有19名是医护人员,他们来自东莞市人民医院等14家公立医院,涵盖了儿科、急诊科、ICU、妇产科、普外科、骨科等主要临床科室。
出国门前先过语言关
此次东莞援非医疗队由市卫生健康局副调研员陈少基带队,他们到达赤道几内亚后,将被分成三队,派驻到不同的医疗点进行医疗援助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在当地开展医疗保健、中方外资企业员工医疗、当地出国人员体检、义诊等。
对于这群东莞医务人员而言,出国门之前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因为赤道几内亚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尽管随队有翻译,但队员们必须掌握西班牙语,以便和患者以及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据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骆庆明介绍,从去年10月18日起,医疗队在广州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出国前脱产培训。在这段时间里,他和队友们每天早读从8时30分开始,每天6—7节西班牙语课,晚上还要进行三个小时的听写朗读背诵,经常学习到凌晨。“我们这些医务人员都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学习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西班牙语还被称为‘上帝的语言’。”
“上帝的语言”到底有多难学?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陈硕说:“西班牙语要掌握的单词很多,单单是一个动词就有20种形式,还有108种变位。与此同时,语速快、代词多,主语及状语位置居然还可以随意变化。想要学好西班牙语没什么捷径,只能多看、多背、多说。”
除了攻克语言关,队员们还系统地接受了国际法、外交礼仪、传染病防控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期间,当地马拉博医院院长携医务科长及护士长来到广州与队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
家人是队员们最大惦念
东莞援非医疗队将在非洲援助18个月,队员们面临着与家人长期分离的问题。羊城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支医疗队中,不少队员的孩子都还很小,有些人的“二孩”甚至才出世不久。出国这么长时间,家人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惦念。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谢小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5岁,小的才2岁。她坦言,一开始自己犹豫过,家里人也有顾虑。“后来通过做思想工作,老家的父母会过来帮忙带孩子。赤道几内亚的时间与国内相差7个小时,到时候可以约定时间和孩子视频,让他们不要太想妈妈。”
今年起,援非医疗队将正式在当地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陈硕已从事眼科工作16年,这是他的业务强项。但是考虑到非洲医疗条件、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他一刻不敢松懈,希望自己能发挥作用,为东莞援非医疗队争光。“参加援非感到光荣,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练机会。尽管如此,18个月时间毕竟有点长,刚跟家人提起时,气氛有些凝重,但父亲和妻子随后都表示支持,已经上初中的儿子也表示支持。”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