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教中心为何在越秀?这本新书带你探寻越秀古书院文化
2019-06-28 21:21 羊城派 原创
《巷陌书声——探幽越秀古书院》新书发布,倡导新时代的书院文化

文、图/羊城派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黄惠雄

广州建城2200多年来,越秀区一直作为城市的中心,从未改变。自唐代确立科举考试制度以来,广州便成为全省的教育中心,而越秀古书院正是广府书院繁荣兴盛的最好见证。

6月28日,由万木草堂和广州市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巷陌书声——探幽越秀古书院》在万木草堂发布。这本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关于越秀古书院群的出版物,以文化的视觉切入,通过摄影作品、漫画、人物对话、访谈以及手绘地图、旅游路线设计等多种形式,使大众重新认识越秀古书院。

《巷陌书声——探幽越秀古书院》封面

广府书院文化的“新与旧”

“当你漫步在小街巷,‘万国旗’(市民晾晒的各种衣物)在头顶飘,眼前见市井生活,耳边响怀古书声,心里头莫名激动。这就是广府人的热心肠!”在万木草堂副馆长黄惠雄看来,广府书院文化是接地气的,是生活化的,这是不会变的。

她认为,新时代也赋予了广府书院文化新的内涵,当前要将书院打造成公共文创空间,少谈家族得失。同时,需结合现代生活和价值观才能继承优秀传统,而不能麻木记忆经典。

万木草堂副馆长黄惠雄致辞

清末广州书院数量达上千间,形成独特的书院群落。据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介绍,广府书院文化与广府人务实精神息息相关,“广府人‘闷声不响发大财’的同时也‘闷声不响读饱书’,只有读饱书、明事理、看世界,才懂经商之道,有创造力,享受美好生活。”

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发言

按图索骥游越秀

新书发布会上推介了三条越秀古书院游路线,使越秀“古城游”内容更加丰富。

来自越秀区广中路小学的学生代表率先携带《巷陌书声——探幽越秀古书院》的手绘地区去游览书院。粤语讲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嘉志表示,越秀古书院内藏许多历史掌故和名人足迹,书院建筑的保护和活化,给予民众一个更好认识广州历史的机会。

粤语讲古非遗传承人彭嘉志发言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书院文化,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艺委会主任冯穗钧老师用古屋旧瓦制作砚台,承先贤之志,倍具唐宋风雅。

嘉宾制作瓦砚

据了解,第一期“广府游艺会”同时在东方文德广场一楼中庭开锣。6月29日、30日市民可以在“广府游艺会”上免费玩国学游戏、参与广府鸡仔饼制作、学习通草画、选购广府文创手信。

万木草堂向越秀区图书馆、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及中学代表赠书
万木草堂向中小学代表赠书

广州最早的书院,可上溯至南宋嘉定年间,后历经元、明,至清代进入书院的全盛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后期,在越秀区内,曾出现过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达数百家之多,其将书院教育制度推向了高峰。

书院教育更和近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如康有为曾在万木草堂讲学,造就了梁启超等一批维新人才;而曾是明清两代祭祀孔子的番禺学宫,在1926年成为毛泽东举办农民运动的讲习所(农讲所),在此传播培养了农民运动的骨干。

由此可见,越秀古书院不仅具有宝贵的建筑历史价值,其更有无可比拟的人文历史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