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术发新知:岭南飞针“理法方术”带领中国医学闯世界
2019-06-24 16:34 羊城派 原创
岭南飞针的背后究竟有何渊源?传统中医医学如何带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神探带大家一探究竟。

文/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刘云
实习生 陈施敏

中国针灸由来已久,是历史悠久、临床证明确有疗效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黄帝内经》上“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的就是针灸。针灸在国内有许多不同流派,入选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岭南飞针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记载,飞针起源于《黄帝内经》中的半刺、毛刺,而岭南针灸则最早见于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岭南飞针非遗项目申请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秦敏教授主持。

此次岭南飞针成功申遗,意味着岭南飞针这一项传统中医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继承传播。

岭南飞针的背后究竟有何渊源?传统中医医学如何带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神探带大家一探究竟。

针对南方人的飞针疗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宋代陈昭遇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

岭南飞针是根据岭南地区居民体质,在传统针灸基础上,以飞针施术,浅刺任督,从而达到调气行血,健脾燥湿的效果。

由于岭南地区居民体格多半精巧,进针过深则易耗气伤神,而飞针浅刺以其行云流水之势,于恍惚间立针于虚邪贼风之所,既可减轻皮肉之苦,又可确保疗效显著。

岭南飞针采用快速、无痛、灵便的进针手法,分别在人体头部、腹部、背部进行分区,形成岭南头部飞针、岭南腹部飞针、岭南背部飞针,三大飞针系列。

其具体操作有3种方式,分别为“一拍、二推、三旋转”的注射式,“一旋、二翻、三点头” 的旋转式,以及“一压,二提,三旋转”的指压式。

秦敏为患者扎针治疗

秦敏教授说,扎针没过10秒钟,进针处皮肤就有红晕出现,而患者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这些被称为针感,也被称为“得气”。

古人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一般来说,针灸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则可能无效。

古术发新知:从“理法方药”到“理法方术”

自1994年起,秦敏教授开始于越秀区中医院从中医内科医师转型主攻针灸,2007年至今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从事针灸康复工作。

2005年至2008年,秦敏作为广州市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正式拜师广东省著名飞针大师张家维教授学习飞针技术,成为岭南飞针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岭南飞针一脉的传承与传统的中医医术不同,其三代传承中既有飞针技法上的创新,也有飞针理论的创新。

19世纪末,张家维的祖父张宗海曾于阳江行医,善用浅刺皮部的轻巧针法,岭南飞针初见雏形。而20世纪70年代,张家维根据祖父的行医经验,独创了“双指飞针”的“张氏飞针”,在岭南飞针中独成一派。

而到飞针第三代,秦敏教授并不囿于前代无痛、快速的飞针手法,而是将飞针这一优良的医技使用到人体整体的系统治疗当中。

秦敏教授告诉神探,在传统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上提出“理、法、方、术”:以中医整体观为理,打通任督二脉为法,安神醒脑头皮针、调气扶阳腹针、太阳夹督围刺针为处方,快速旋转的飞针手法为术,形成岭南飞针整体治疗体系。

秦敏表示,传统飞针更专注于施针针的力道、速度,而没有系统的治疗理论及处方。而岭南飞针打破了传统针灸围绕传统十二正经进行的治疗思路,改以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为主,从人体的头腹背部进针来治疗全身疾病。

任脉为阴经之海,督脉为阳经之海,任督通则百脉皆通。秦敏教授认为,人体经脉就像一股股错综复杂的江河体系,人体十二正经就好比赣江等长江支流,任督二脉就好比长江主干道。

“建大坝在赣江长江支流平时只能保十年一防洪水,在长江的主干道起一个三峡大坝就可保一百年无妨。”

为了进一步强化飞针的效用,秦敏还在所用针具上做重新选择,将其师所用的一寸粗针改为一寸半的细针,更适合在头、腹、背部施针,用针难度也相应提高。

秦敏教授一边做解释一边将扎针的手法示范给神探,“传统只会扎一指深度,而岭南飞针可以扎一指到四指的深度,穿透的部位和管理的区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敏:一个上午要用5000支针

与中医用药不同,针灸治疗采用的是非药物治疗方式,针灸对机体的多种效应往往与其调节人体的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相关。

通过扎针刺激肌体浅层,人体为排出侵入肌体的异物,人的气血通过经络往施针处流动,从而带动全身气血的循环,流通以后既可以把患处的气血补足,又能把瘀邪清除,这就是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则,以达治病的目的。

秦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中药与针灸结合的治疗模式。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针灸能够治疗360余种疾病,所以岭南飞针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和社会效益。

据秦敏教授的治疗经验,岭南飞针在治疗脑血管病、小儿脑瘫、顽固性失眠等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后遗症、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疗效。

同时,由于使用器具简单、治疗后没有副作用,岭南飞针治疗价格较西医有较高的优势,平均每次治疗价格在一百到两百元之间,能够适应更多有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庭的治疗需求。

据介绍,岭南飞针至今已是三代单传,前期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推广,主要靠本院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积累口碑。

两年前秦敏教授作为广东省文化代表团成员,与岭南古琴、广州榄雕等非遗传承人一起到墨西哥参加博览会,在和其他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秦敏教授更深入地了解了非遗项目。

他认为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岭南飞针可以通过申请非遗,更加好地保护和发展岭南飞针一脉。

秦敏教授告诉神探:“学习飞针并不容易,这么长一支针,跟飞刀不同,飞针要旋转着进,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进针的深度强度。我一个上午要用5000支针,多针浅刺,平均两分钟治疗一个病人。为了保持好的施针力度,我每天都要练功,如太极拳和八段锦。飞针上手容易精通难,如今申请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重视。”

飞针带领中医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进一步推广岭南飞针这一中医药文化,秦敏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并出版专著《针灸整体论初探》,已定稿即将推出岭南飞针系列丛书之第一部《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

作为中医药文化推广学者,秦敏教授由卫生部及文化部公派至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并多次到新加波、马来西亚、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地进行针灸国际交流。

秦敏教授表示,从中医文化传播来说,岭南飞针较中药更具有推广优势。药物治疗的动物实验需要历经十年八年,还要经当地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在国外推行。

而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具有见效较快、绿色环保的特点,推广起来效率更高。相比之下,中药在原材料及炮制上受到的限制更多。

除向国外积极传播中医文化外,秦敏教授也积极在国内推广岭南飞针技术。他在广东省内及上海、宁夏等数十家基层医院进行“岭南飞针”的技术推广工作。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对口扶贫的乐昌、连州中医院也设有技术推广点。

每次做飞针技术推广,秦敏教授都会带上几百支针前去,经过短期教学训练,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可掌握一套可用于日常治疗的施针模式,但要贯彻中医理论、在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飞针技术,则仍需长期系统的训练和学习。

岭南飞针以头针为君,醒脑开窍;任督为臣,调补脏腑;体针为佐,强健四肢。从张家维大师的“双指飞针”到秦敏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的岭南飞针,岭南飞针体系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不可否认的是,岭南飞针在宣扬中华医学文化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此次入选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意味着未来将能够进一步向国人、向世界推荐这种行之有效的中医学治疗方式,惠及更多家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