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供图 刘植荣
本报2019年6月15日刊发的《美国为何把关税作为开国第一税种》一文,论述了美国1789年开始征收关税到内战爆发前关税演变情况,这一时期,关税一直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95%。可见,美国首先把关税用作财政收入的来源,然后才是贸易壁垒。本文继续讨论美国从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一时期关税政策的变化。
A、南方州与北方州 对关税态度迥异
最近,有人撰文称,美国内战(南北战争)也是关税引发的。
笔者在2019年6月1日发表的《美国独立战争: 因抗击英国高额关税而起》一文中提出,英国巧立名目对殖民地征收进口货物关税,阻碍了贸易自由,让殖民地人民失去了贸易机会,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这必然遭到强烈反抗。但美国内战也是由关税引起的吗?
《1789年关税法案》生效后,联邦政府第一次行驶征税权,但也仅限于关税,从此,美国南方州与北方州围绕关税问题争论不休。
北方州的经济以工业为主,而南方州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由此,南北双方对关税的态度截然不同,北方呼吁高关税,限制外国货物涌入,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而南方强调低关税,便于农产品出口,降低进口制造品的价格,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如此理解,高关税保护了北方的利益,损害了南方的利益。
北方州是共和党的基地,而南方州是民主党的票仓。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关税法案都是南北势力角逐的结果。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联邦关税法案在本州无效。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派了8艘军舰封锁南卡罗来纳州,胁迫该州执行联邦关税法案。
1834年,执政的民主党下调关税税率;辉格党(共和党前身)1841年掌权后迅速把关税税率调高;民主党1845年夺回政权后,再次推行低关税政策,把关税税率下调到低于20%,到内战爆发前,美国一直维持低关税政策。
在1860年大选中,为了赢得北方州的选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提出高关税政策,他解释:“对于关税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确实知道,当我从英国购买一件上衣时,我得到了上衣,英国得到了钱。当我从美国购买一件上衣是,我得到了上衣,而美国得到了钱。”这是重商主义的典型论点,认为贸易逆差导致金银外流,会让一个国家变穷。
林肯胜选后还没宣誓就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就迫不及待地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案》,大幅提高关税税率。不久,南方州纷纷退出联邦,另立政府,内战打响。
如果按照上述线条分析,美国内战还真是关税引起的。内战前,美国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关税的文章,也远远多于关于奴隶制的文章。
但我们不能如此草率地得出结论。关税影响物价,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人们更关注关税问题。而奴隶制问题,很多自由人认为与己无关,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美国内战的起因,归根结底还是奴隶制问题。
B、进口奴隶 也要征收关税
美国独立时,13块殖民地上大约有50万名奴隶,弗吉尼亚、马里兰、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4个南方州有42.5万名奴隶,占人口的35%;北方各州只有7.5万名奴隶,占人口的4%。
内战前,奴隶贸易一直是美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贸易繁荣时期,运输奴隶曾主导了海运业。奴隶没有人的权利,只是一种商品,进口奴隶也要征收关税,奴隶关税为美国财政收入贡献了很大的份额。
制宪期间,托马斯·杰佛逊(1743-1826)主导制定的1787年《西北地区法令》在整个北方州废除奴隶制,捍卫《独立宣言》宣告的“人人平等”的权利。从此,美国国内出现了两种制度,即北方州禁止蓄奴,而南方州实行奴隶制。
美国之所以率先在北方州废除奴隶制,是因为北方州奴隶人数很少,废除奴隶制的阻力小。
在杰佛逊第二总统任期内,国会于1808年1月1日通过法律,在全美国禁止进口奴隶。至此,美国仍未把在全国废除奴隶制提到立法议程上来,当时主要考虑国家的统一问题,如果在南方州废除奴隶制,必然遭到强烈的抵制,恐引发国家分裂。
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1765-1825)在1793年发明了轧棉机,剥离棉籽效率的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到内战爆发前的1860年,美国南方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田面积急剧扩大,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奴隶需求旺盛。从1810年至1850年,美国奴隶人数从120万猛增到320万,种植棉花的奴隶有180万,种植烟草的奴隶有35万。
当时农业生产都是传统方式,需要大量的奴隶在田地里播种、耕作、采摘。如果废除奴隶制,这些奴隶就会大批逃离南方,这足以让南方经济瘫痪。
可见,南方的繁荣离不开奴隶贸易,有了奴隶贸易,才把大批奴隶贩卖到南方各州,奴隶生产出棉花、烟草等农产品,把这些农产品出口换回金银来,再用金银购买外国的制造品。
对自由民来说,南方人大都比北方人富有。面对北方政治家对奴隶制的谴责,南方政治家辩护称,奴隶主对待奴隶要好于资本家对待工人;南方的奴隶都能吃饱,而北方的工人却大都挨饿。
对奴隶所有人来说,废除奴隶制,就意味着在奴隶身上的投资打了水漂,这就好比现在突然宣布禁用汽车,那些有车的家庭当然不愿意,要抵制。
1860年,美国18-30岁成年男性奴隶的平均市场价为1800美元,当年南方人均年收入为103美元(奴隶被统计在内),也就是说,要用17年半的人均收入购买一名奴隶,1860年的1800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2019年的5.6万美元,这在美国就是一辆豪车的价格了。可见,购买一名青壮年奴隶是非常昂贵的,有不少种植园主为购买奴隶,把自己的房产、地产都抵押出去了。
再有,奴隶繁衍的后代,也需要奴隶所有人抚养,一个奴隶只有到25岁时,他们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才能补偿其主人的抚养费。
内战前,南方州的奴隶人数占人口总数的53%,这是一笔巨大的价值财富。所以,政府在不补偿奴隶所有人的情况下废除奴隶制,南方州根本不会接受,哪怕诉诸战争也要拼死捍卫奴隶制。
C、西部蓄奴问题 引发美国内战
杰斐逊总统1803年1月18日给国会一封密信,要求拓展西部边疆直达太平洋。1803年4月30日,美国与法国签订了《购买路易斯安那条约》,美国花了1125万美元就让美国国土面积翻番,一次性增加了13个州,相当于打了一场独立战争。在这之后,美国版图继续拓展,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对新并入美国的领土实行什么制度?允许蓄奴吗?这成为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
1860年4月,为捞取南方选民的选票,民主党提出了把奴隶制扩张到西部地区的竞选纲领,但被北方民主党人否决,民主党内部分裂,北方民主党推举斯蒂芬·道格拉斯为总统候选人,南方民主党推举约翰·布雷肯里奇为总统候选人。
这次大选,坚持禁止奴隶制向西部扩张观点的人组成了共和党,其中不少成员来自辉格党,林肯作为共和党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候选人,提出的竞选纲领也不是要在全国废除奴隶制,他仍维持南北两种体制现状,允许南方州蓄奴,但不允许将奴隶制向西部蔓延。
林肯赢得总统大选,获得了北方州的所有选票,但没从南方州捞到一张选票。大选结果显示,美国已经因蓄奴问题分裂,内战不可避免。
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议会宣布脱离联邦,随后,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纷纷效仿脱离联邦。1861年2月9日,脱离联邦的6个州草拟宪法后成立“美利坚联盟国”(邦联),推举杰弗逊·戴维斯(1808-1889)为总统。1861年2月23日,得克萨斯州加入“邦联”。
1861年4月11日,“邦联”国防部命令驻守在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要塞的联邦驻军投降,遭到拒绝后,4月12日,邦联军队攻占了萨姆特要塞,美国内战打响了。
D、北方切断南方贸易 逼南方投降
俗话讲“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需要钱的。
《莫里尔关税法案》生效后内战爆发,关税税率急剧从5%调高到48%。战争已经打响,此时的关税主要为战争融资,但4年内战关税总共才收了3.05亿美元,其他税收更少得可怜,仅有区区5200万美元。税收对战争经费而言杯水车薪,而且来得太慢,联邦政府不得不举债26亿美元以解决燃眉之急。
联邦政府在1862年还由财政部发行了不可兑现债券“绿钞”,无疑,发行纸币带来通货膨胀,只是北方印钞还有节制,同时这期间还有黄金流入,通货膨胀并不算严重,内战4年间北方物价平均每年上涨12%左右。
极力反对关税的南方当然不会靠关税为战争融资,整个内战期间,“邦联”的关税税率一直维持在15%,内战期间仅征收了350万美元的关税(主要是因为战争后期北方切断南方国际贸易所致)。没别的办法,“邦联”只有靠印钞维持战争进行,而且没有任何资产支持。票子发多了,引起恶性通货膨胀,战争期间南方物价涨了100倍。
南方工业基础薄弱,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内战爆发后,如果北方对南方实施海上封锁,内战结束的日期也许会提前。但律师出身的林肯总统开始不想这么做,根据《国际法》,只能对主权国家实施封锁,如果封锁南方,就意味着承认了南方邦联的独立主权地位。所以,战争的前两年,南方的国际贸易并未受到多大影响,继续出口农产品,换回大量军火和工业制成品,维持着战争进行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这也让战争的前两年北方一直处于劣势。
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发布《解放奴隶宣言》,宣布在反叛州废除奴隶制,南方州开始有奴隶逃跑加入北方军队。1963年11月19日,林肯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重申《独立宣言》宣告的“人人生而平等”理念,让“民有、民治、民享”永远存在下去。此时,林肯已放弃对南方温和的作战思想,决定对南方实施严厉的海上封锁。
海上封锁不仅阻止了南方棉花等农产品的出口,也切断了南方的军火供应,更让南方关税收入枯竭。要钱没钱,要武器没武器,要人没人,居民也因高物对政府不满,南方不得不投降,内战于1865年5月9日结束。
美国独立战争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内战则消灭了奴隶制,正如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1822-1885)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所说:“美国内战不仅拯救了联邦,也消灭了奴隶制。”
E、是高关税 让美国繁荣的吗?
内战结束后的20年一直是共和党执政,美国关税一直维持高税率,因为此时的战后重建需要资金,同时,还要偿还内战期间发行的公债。
为安抚南方居民,共和党辩称,关税虽然造成物价上涨,但工人的食品开支增加了,这必然拉高农产品价格,农民从物价上涨中获益。这个解释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因为高关税必然遭到相关国家的报复,限制进口美国的农产品,让美国农民利益受损。
美国从建国到1873年一直是贸易逆差,1850年至1873年间,贸易赤字约8亿美元左右。内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工业产品物美价廉,出口逐年增多,开始出现贸易盈余。从1874年开始,美国出现了贸易顺差,1874年至1895年有约17亿美元的盈余,1896年至1914年盈余达到了68亿美元。
1885年,民主党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1837-1908)上台后想下调关税,但国会的阻力太大,未能实现。1889年,共和党总统本杰明·哈里森(1833-1901)入主白宫后,立即着手制定高关税政策,于1890年出台了《麦金利关税法案》,重申共和党一致支持高关税,将关税税率提高到50%,甚至还增加了一些课税项目。
1892年,克利夫兰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他继续努力降低关税,但收效甚微。1897年,共和党总统威廉·麦金莱(1843-1901)成为白宫主人,从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和党一直把持着政权。
但进入20世纪,越来越多的百姓认识到关税并非是由商人交纳,而是消费者交纳,因为商人把关税加进商品的价格里,导致受保护的商品物价上涨,最终让普通百姓为关税买单。于是,美国社会舆论开始强烈谴责包括关税在内的各种间接税,增值税几次动议都未走上立法程序。
政客就怕百姓变聪明。共和党见百姓懂得了税收常识,能分清直接税和间接税,明白了任何税都要转嫁给居民个人,知道百姓不好骗了,高关税政策开始动摇。当然,这主要是为了选票。但在企业主的游说下,国会仍未通过降低关税的法案,相反,1909年通过的《佩恩-奥尔德里奇法案》,不但没有下调关税税率,反而把更多的进口商品列入课税名录。
20世纪初期的十几年,美国经济再次出现繁荣景象,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这应归功于高关税。但这种论断很片面,因为经济繁荣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关税究竟是不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需要深入研究。
拿美国纺织业来说,美国一直用关税壁垒保护美国的纺织业,但美国纺织业经过短暂繁荣后,迅速走向衰败,纺织业工人工资最低,失业率最高。美国持续一个世纪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但对美国纺织业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让本土纺织业溃不成军。这个例子也说明,所谓“高关税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至少不适用于所有产业,或至少不适用于所有时期。
F、美国在一战爆发前 放弃高关税政策
1913年3月4日,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宣誓就任美国第28任总统,国会迅速通过了《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法案》,把纺织品等日用生活品的关税税率下调一半,平均税率低于25%,重新回到内战爆发前的水平。
现在问题又来了,关税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减少了关税,财政收入减少,可美国政府不断膨胀,政府支出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这种收支“剪刀差”局面会维持长久吗?财政缺口怎么弥补?
有读者可能会说,印钞呀,开动印钞机加班印钞就是了。根据1913年12月23日生效的《联邦储备法案》成立的美联储,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并不受政府控制,也没义务为满足政府的支出印钞。
没别的办法,还得征税。减少了关税,就要增加别的税。这时,美国政客们想到了直接税——所得税。
其实,美国国会1894年通过了所得税法案,但联邦最高法院1895年裁定该法案违宪,因为1787年《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的征税权仅限于“财产税、关税、进口税和消费税”,并没有征收所得税的权力。
要想征收所得税,就必须推翻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要想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就必须修改宪法了。
1909年7月2日,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修正了《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该修正案就一句话:“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设定并征收所得税,该税无须向各州摊派,也无须考虑人口普查或人口数。”《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1913年2月3日获得四分之三州的批准开始生效。从此,美国个人和企业都要交所得税,个人交的所得税叫“个人所得税”,企业交的所得税叫“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以家庭户为纳税单位每年自主报税,有收入就要报税,但政府会对低收入家庭返还税款,如果家庭抚养人口多,返还的税款比交的税款还多。很快,个人所得税就占到了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5%(含社保税)。有了所得税,美国才放弃了对关税的依赖,贸易保护主义也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不再成为两党斗争的焦点。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政府开支不减根本无法减税,减少此税,必增加彼税。即使废除所有的税,也可通过印钞制造通货膨胀把百姓的钱掏走,这就是“通胀税”。通胀税是人头税,不管老人小孩,穷人富人,有无工作,活着就要消费,消费就要交通胀税。(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叶子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