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公示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提出,要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出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整体保护活化历史城区。
6月18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该规划提出,未来将推动广州古时的护城河西濠涌的全面揭盖复涌;优化完善城墙旧址沿线东濠涌、西濠涌等历史水系、绿地系统;规划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讲好广州故事,展现广州魅力。
推动西濠涌全面揭盖复涌
广州是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从“古老羊城”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广州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始终保持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
相比之前的规划,《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提到了更重要位置。
未来,广州将如何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呢?
规划部门透露,首先,持续推动六脉渠等历史水系修复工程。
控制历史水系两岸用地,再现历史水系的印记。
深化和推广荔枝湾、东濠涌城市治水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复兴思路,统筹推动东、西濠涌的全面揭盖复涌、历史印记重现和慢行系统贯通,推进实施城市治水、滨水公共空间、宜居休闲设施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市民提供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滨水开敞空间。
自古广州就有“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美誉,所谓的“六脉渠”建于宋代,广州开挖了六条排水、防洪,兼可防火、通航的大水渠,构成当时广州城的主要水系网络,不过到现在“六脉渠”的具体位置并没有完全弄清。
西濠涌揭盖复涌的构想则由来已久,荔枝湾涌揭盖复涌时就曾有专家建议恢复古时的护城河西濠涌。
西濠涌所在的位置与今人民路平行,专家建议将西濠涌揭盖复涌,再将上西关涌段延长与西濠涌北段连接,大地涌延长与西濠涌中段对接,而西濠涌最北接上驷马涌,最南则直出珠江口,全长2.6公里。
届时,珠江水可以从荔枝湾西边流入,从沙面岛流出,或者流至西濠涌再南出珠江口,在潮汐的作用下,珠江水在西关地区完成循环,重现古西关水系图景。
规划了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营造城廓和骑楼文化景观带。
优化完善城墙旧址沿线绿地系统和慢行体系,保护和展现重要历史文化节点,优化完善城墙旧址沿线东濠涌、西濠涌等历史水系、绿地系统,采取遗址保护、标识或意象性展示等多种方式,保护和展现重要历史文化节点,打造城墙文化景观环。
严格保护现有骑楼,串联沿线重要的人文景观,增加旅游与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重点活化提升西关、广府庙会等民俗风情区。
以荔湾湖公园、荔枝湾涌及沿线西关大屋历史街区为重点,推进逢源大街—荔湾湖和昌华大街两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整理重现西关民俗文化及水乡文化,打造最具老广州风情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
以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策划元宵“广府庙会”活动,依托民俗文化活动载体,搭建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打造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推动广府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符号”走向世界。
规划提出,实施“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一批最能反映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最能展现广州传统风貌的建筑、街道、街区,讲好广州故事,展现广州魅力。
规划了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分别是:6公里长的红色基因路,5公里长的古都年轮路,3公里长的城央水脉路,10公里长的丝路遗风路,4公里长的粤味探悠路,11公里长的工场传奇路,5公里长的西关小筑路,5公里长的街市览胜路、2公里长的文宗之旅路。
规划部门同时表示,将有序疏解不利于历史城区保护的部分职能和交通流量,限制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设施和商贸批发市场的进入,加快传统商贸产业升级,合理控制大型学校及医疗设施用地的增加。新建建筑高度宜控制在30米以下。(刘怀宇)
来源 | 南方+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