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勤学笃行、自强不息,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019-06-18 12:43 人民日报
一起聆听“最美大学生”奋斗故事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在读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大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向梦想、向青春致敬。

广阔天地,放飞青春理想

上大学的第一天,面对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石,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刘强立下志愿: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学思政、讲思政。上学期间,刘强就在多所高校巡讲《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带动多名青年学生自学自讲思政课;党的十九大以后,他积极探索“微思政+第二课堂”,创建青年“学、讲、用”思政微课的交流平台——学“习”社,点燃了青年学生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的热情。

无数青春在广阔天地中绚烂绽放。南开大学本科生阿斯哈尔·努尔太也有自己的志向,那就是成为一名军人。

阿斯哈尔的父亲是一名烈士。2017年,秉承父亲遗志,他志愿申请入伍。入伍后,阿斯哈尔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经受住了新兵连“魔鬼式”的艰苦训练,并主动申请加入特战中队,完成了从普通大学生到新兵、再到特战队员的两次“蜕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阿斯哈尔的脸上展现出坚毅与自信的笑容。

勤学笃行,勇攀科学高峰

于纪平,清华大学本科生。2015年,刚进校园的他看到清华学生超算团队获得三大国际赛事“大满贯”的新闻,便燃起了对超级计算的兴趣。

2018年,于纪平参与取得三项超算国际赛事的总冠军。于纪平说:“我们不会放弃一丝一毫提升运算性能的机会,积少成多才能越来越快,才能为国争光。”

科学之美同样也闪耀在实验室里。四川大学博士生刘燚,一心钻研岩石动力学与工程,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8篇,SCI收录2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4项,任4个专业权威SCI期刊审稿人……“我觉得我的专业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意义,我很喜欢。”刘燚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吕松,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开发出的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出电力、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不仅保证了骑行安全,也践行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获得第四十五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真正改变人类生活,这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吕松说。

自强不息,彰显人生价值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刘敏的人生一记重创。在被掩埋了30小时后,她被救出,但却失去了右腿。

然而,坚强的刘敏没有屈服,重拾学业的她如愿考上四川大学,并以优异成绩保送南京大学。不仅如此,她还发起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参与组建中华康复工程基金会;在多地进行励志演讲,帮助更多人走出阴霾。

毕业后,刘敏决定去四川省残联工作,她说:“所有的失去,都是成长的机会。现在的我内心更加坚定,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残障朋友,哪怕只是一些微小的改变。”

同样遭逢命运变故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黄莺,两岁时的一场高烧让她双目失明。但“失明”二字,似乎从来都不是黄莺人生路上的障碍,2015年,她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国首位参加普通高考进入211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

李二阳,西安财经学院硕士生。2015年3月,在河南郑州黄河二桥南岸,李二阳发现一名儿童落水。凭借良好的水性,他跳入冰冷、湍急的黄河中,拼尽全力,成功救人。但没想到,随后下水支援的另一名学生武宗耀却没能回来,这让李二阳非常懊悔。

此后,李二阳毅然加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暑假两个月时间里,他参与一线现场救援12次,成功搜寻到溺水人员9人。“每一个做志愿服务的人都在发光发热,要相信行动的力量,哪怕再小!”李二阳说。

创新创业,不负青春韶华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博士生王绍鑫,几乎每天都在与工厂的废渣与废气打交道。而他的目标就是变废为宝,把废渣变成高附加值的多孔陶瓷,以此作为催化剂载体,并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材料,用以治理大气污染,最终实现“以废治废”。

目前,王绍鑫申报国内外专利19项,已获授权9项,同时创立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马天琛,也在创业的道路上拼搏着。其创办的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首家由在校大学生创立、并于在校期间在全国性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马天琛感慨地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负自己、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来源 | 人民日报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