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卷|理综和文综试题权威点评出炉!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羊城晚报学大大

16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今年理综和文综高考试题和评卷情况。





理综高考试卷点评


高考物理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高考物理评卷组长文德华介绍,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实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命题内容知识点覆盖面广,既突出了力、电、磁等基础性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推理分析、图像信息处理、数学运算能力等的考查。与往年对比,试题整体平稳。综合来看,今年的物理试题呈现了以下特点:



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物理学知识系统性强,具有鲜明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好物理学是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的基础。其中,物理学基础知识是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今年的试题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考查,实现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鉴别,引导中学物理教育回归教材,注重夯实物理基础。


单项选择题基本上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考查。例如第14题考查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跃迁问题;第15题考查库仑定律、静电场力等。这些试题都是考查相应知识点的基本应用。这些试题淡化了解题技巧,强化了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素养。今年的实验题在考查基础性的前提下加强了自主实验,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例如第23题,要求考生通过题目给定的基本的器件,实现电流表改装。该题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探索性,考查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应用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能力


今年的物理试题中,多次使用了情境化试题,实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能力。


例如第16题以“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射为模型,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该题既体现对考生物理模型建构、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又体现出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思政教育的理念。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综合应用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训练学生对力学、电磁学、热学等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未来的科学领军人才。例如第24题,考查了学生对电磁学、运动学以及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第25题需要综合运用牛顿力学的多个定律(定理),同时还考查了学生从图形中获取运动信息的能力并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专家建议:规范物理表达,培养物理思维


文德华建议,中学物理教学要加强基本科学素养训练,规范物理表达。比如计算题中题目中已经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要严格按照题目的意思使用等


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解题过程要能简明、清晰地体现物理思维过程。一般不要在解题的中间步骤中就带入数值进行计算;不能跳过必要的步骤而直接写出结论性公式。


高考化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高考化学评卷组组长胡建强介绍,2019年化学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求新,既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让考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又紧跟学科前沿,让考生感觉科学并不遥远,人人皆可创新。试题凸显以下特点:



注重基础,强化学科必备知识

例如,第7题以陶瓷为背景,考查陶瓷的制备,辨析氧化物与硅酸盐的物化性质;“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一方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化学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无机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结合实际,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他认为,核心主干知识不应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学生应运用这些知识,凭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临场应变、归纳与论证、探究与创新等各种综合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例如,第28题以我国科学家研究水煤气转化反应的科研成果为背景,要求考生在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获取信息、信息加工)、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逻辑推理)、推测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变化的影响(归纳与论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对实际工业生产问题的分析思路。



把握全局,构建学科思想方法

他介绍,今年化学试题大体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问题情境即试题本身;第二维度是核心知识;第三维度是学科思想方法。


只有以学科思想方法为轴线,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才能真正掌握中学化学的深层结构和整体脉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创造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一些考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与化学没有直接关系,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可能被遗忘,但由化学知识技能升华而来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会时时、处处用到。


因此,第12题以生物燃料电池相关知识为背景,以室温下氨合成模型为材料,考查对氧化还原平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考查了知识迁移、归纳与论证等能力,突出了学科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联合思想和辩证思想,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思想方法。



专家建议:加强基本功、强化表达、要活学活用

从评卷情况看,他发现,考生常考题型和常见知识点作答情况较好,而对陌生考点,新情境信息试题、综合性强的试题作答较为不理想,说明信息加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显得不够,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掌握得还不够。胡建强建议,中学化学教学一要加强基本功,基础扎实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要强化表达能力。用文字熟练、清晰、规范、准确地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要努力练就的一项重要功夫,要尽力避免不会表达、字迹潦草、眼高手低、毫无逻辑、书写不规范等弊端。


三要注重活学活用,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中也要善于利用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高考生物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考生物评卷组长王菊芳介绍,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总体难度适中,未出现偏、难、怪题。试卷呈现出如下突出特点:



突出关键能力,注重实验探究

试题中有多道题目与实验设计相关,如第29、32、37、38题,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尤其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新颖的试题情境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

生物试题通过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考查,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如第37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



凸显生物学科特色,保持稳中有变

生物试题注重体现生物学科特点,承续往年高考命题风格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第32题考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判断,则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四翼”中综合性的要求。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

如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考生掌握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彰显生物防治害虫方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鼓励考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目前评卷情况表明,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掌握较好。大多数考生对试题难度比较适应,对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握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反映出我省生物学科教育的基本状况良好,稳中有进。



专家建议:结合国家战略方针开展教学

王菊芳介绍,评卷中也发现考生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有些考生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有些考生答题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三是有些考生答题冗长繁琐,文字表述及语言规范性应受重视。


对中学生物教学,王菊芳建议:一是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注重融会贯通,培养综合能力。二是结合国家战略方针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实验探究,着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强化逻辑思维,重视科学术语的规范性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辨、答辩、小组谈论等方式理解科学原理、技术方案,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科学表达能力。



文综高考试卷点评


高考政治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考政治评卷副组长赵艺介绍,2019年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试题内容围绕重大时代主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新成就,引导考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具体来看:



试题突出学科特色,加强考生的政治认同

如第16题体现政务信息化平台的民主监督作用;第39题,引导考生思考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试题突出学科特色,加强考生的政治认同

如第16题体现政务信息化平台的民主监督作用;第39题,引导考生思考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试题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第19题鼓励文化创新;第20题反映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第40题,引导考生反思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升文化自觉并落实到行动,知行合一。



试题具有国际视野,倡导创新

如第18题与北极国家的国际合作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第38题,追踪反映对外开放新进展,引导考生以开放视角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第22题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备考建议:关注教材修订新内容,强化快速阅读训练

赵艺介绍,考生答题总体表现基本与去年持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结合材料分析的灵活性不足。


建议中学在备考时,通过议题式教学,结合学科知识把握新时代主旋律和时事热点问题,关注教材修订的新内容;


重视考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增强推理和辨析能力,着重梳理各知识模块的大逻辑,融会贯通,以应对小切口宽范围的材料分析题,避免漏答;


强化快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学会以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为线索组织逻辑完整的答案;原理表述要求完整准确,避免错答;提建议、措施类的开放性问题,作答要具体、有针对性;考生临场要淡定自信,不放弃,避免答题答错位置,不留遗憾。


高考历史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高考历史评卷组长陈文海介绍,2019年高考历史科全国Ⅰ卷充分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同时,该套试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考生基础扎实, 在应对试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稍显被动

从试题看,既有对全国劳模辛勤劳动、实践创新的讴歌,也有对唐朝人追求阳刚之美的颂扬;既有对《新青年》杂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也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答题技巧较为熟练,主要表现为能够准确叙述历史的知识点,并且按照题目的要求规范答题。


例如,“钢产量变化趋势”一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钱穆观点评述”一题涉及较为严格的小论文题答题规范,但考生大都有着较好的表现。这说明,在应对试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方面,考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不过,在应对试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少考生则显得较为被动,其主要表现是,既不太善于运用所掌握的观点和材料去论证新的问题,也不太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地对一些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专家声音:历史学科教学和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陈文海认为,今年的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师生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不仅与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密切相关,而且能够体现出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对考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多面向的,它不仅要检测考生经过思维所得出的结论,而且要检测他们的思维逻辑;不仅要关注考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要评价考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也要评价他们对新问题的实践探究能力。


高考地理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高考地理评卷组长张争胜介绍,2019年高考地理Ⅰ卷延续往年的风格,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稳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试题特点: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增强家国情怀、全球意识

张争胜认为,试题彰显立德树人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试题选择长三角、东北某区域、黄河小北干流、安仁古镇、欧盟、澳大利亚、里海、芝加哥等国内外典型区域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背景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相关原理,准确获取和解读试题背景材料中的信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协调发展的意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家国情怀、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答题情况:考生基础扎实,部分考生分析和表达能力待加强

从考生们的答题情况看,大部分考生能够从试题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并且根据所学的地理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结合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和设问要求进行答题,具备了一定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阐释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的能力。


但仍有部分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地理观点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张争胜建议,重视地理过程教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地理概念、地理过程的教学以及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重视地理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END


文字: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粤考宣

图片:新华社(图文无关)

编辑:陈亮

实习生:ian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