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成才 向阳而生】省育才二院探索构建“生长课程”,变教育“拉力”为人生“推力”
2019-06-14 17:58 羊城晚报
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孩子 让课程随幼儿一同“生长”
▲ 2019年6月14日《羊城晚报》A16版特别报道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下称“省育才二院”)院长蔡晓冰说:“我院最大的财富就是老师。”确实,该院有73名教师,其中7名南粤优秀教师,研究生学历占了近两成,其余都是本科学历以上。

他们学习力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课程独具特色。65年来,省育才二院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幼教理念的同时,更注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渐构建起由生长体育、生长艺术、生长体验、生长游戏四大模块组成的园本化“生长课程”,孩子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不仅串联起不同课程,以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更培养老师的观察力与应变性,根据兴趣点生成教学主题,让孩子既能玩出“花样”,又避免“野蛮生长”。

关键词:串联

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
综合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

美术活动是省育才二院的“王牌”课程。早在90年代,国内不少幼儿园纷纷开设美术兴趣班,但该院却没有“跟风”。“我们开展的是普及性美术素养教育,日常教学便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负责保教的副院长祝小莹说。

南粤优秀教师麦颖旋在省育才二院任教了21年,是广州市美术教研组成员,多年从事幼儿美术教育,她越发觉得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绘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审美能力。

该院很注重营造美的空间,孩子们活动的美术室陈列着不少世界名画:从中国传统水墨画徐悲鸿的《万马图》、齐白石、吴昌石的《梅花图》、吴冠中的《小鸟天堂》,到西方经典名画: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到梵高《向日葵》、《星夜》……

其实除了美术室,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整个幼儿园的设计、布置和色调上都有美学的理念,蔡晓冰认为,不仅要在活动上进行美的教育,“有一种教育叫润物细无声,最好的美育其实源于生活的点滴。”在设计的时候,该院从“天、地、人”的和谐入手,追溯到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对土地和自然有着深沉的热爱。她说:“你会看到整个幼儿园给人一种生态自然的感觉,让人觉得舒服和放松,进而接纳和包容。孩子们在美的教育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更加热爱土地,热爱植物,热爱自然。”

除了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在课程设计上,该院还注重课程的延展。“例如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花,孩子从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花,通过集体分享,进行语言表述,最后在戏剧活动中用肢体展示千姿百态的花。”吴玉琼说。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到课程的层层推进。麦颖旋表示,打破各类课程的“壁垒”,让不同的课堂联动起来,进而使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多元化。

“壁垒”的打破,还表现在有不同形式的融入。“比如戏剧活动上,让孩子们自己画背景、装饰,把美术真正运用起来。”祝小莹说。近年来该院将美术融入音乐、戏剧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大艺术”概念,让孩子整体的艺术素质在这种综合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观察

给每位老师配iPad记录
注重“看”孩子能玩出什么

在省育才二院,多年来有两个“雷打不动”的“户外一小时”:一是体育,二是游戏,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的“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契合。比起多数幼儿园,该院虽拥有较大的户外环境,但老师们仍不断“挖掘”每寸场地的游戏价值。

“希望全部户外环境都可作为‘游戏场’。”祝小莹说,将户外环境创设成的游戏区域,实际上都带着目标性:如在沙区投放一些水管、沙铲、模具等,玩的过程中能体验认识空间感、沙水特性等;水区则通过戏水感受沉浮、压强、重力等;涂鸦区是艺术创作,建构区是结构搭建。“很多人担心玩占用了学的时间,但自主游戏就是在玩中学。”

对此,该院不仅给每名老师配置一部iPad,用来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一举一动”,更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培训。老师们将所观察的兴趣点拿来分析,判断孩子学习的生长点,专家教授也会解析哪些提炼得不够到位、应该延伸到哪个程度便适可而止等。

“孩子们都很聪明,我们现在都常说:‘看他们能玩出什么来’。”祝小莹说,老师们要充分相信孩子,学会关注但不插手。“就像玩浮板,如果摔入水中时老师立刻阻止,就抹杀了后来孩子了解体验浮力与平衡的机会。”在她看来,老师所发挥的作用有别于以往的“拉力”,而是一种“推力”,给孩子的兴趣、探索提供支持与策略,让知识点能“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

关键词:创造

戏剧活动上没有固定的剧本台词
孩子既当“演员”又当“导演”“编剧”

对于不少西方国家的学生而言,戏剧是一门从小到大持续接触的必修课程。省育才二院在四、五年前开展戏剧教育,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相较于国内某些教育机构开展的戏剧课程——固定的剧本、硬记的台词、排好的动作,该院的戏剧课更显自由,也更具“生长性”。

“我们在不断摸索适合孩子的一条路,不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也不是机械排练,而是注重过程性。”祝小莹透露。

但即使是自由的戏剧活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仍有不同的侧重。南粤优秀教师谢晓珺告诉记者,小班会以游戏形式为主;到了中班慢慢渗透情节性;而大班则将情节作为“前提”,更多地是在了解后自己去创作、表演,“把自主权交到小朋友手上”。

令人惊喜的是,每周两节的戏剧活动持续下来,孩子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直接的是语言与肢体表达更为丰富、大方,但更深层的是孩子的创造力、专注力的提升。”谢晓珺说,有小班进来不怎么吭声、甚至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如今上到大班已经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完全放开了。

在谢晓珺看来,教会孩子们表演戏剧或者绘画这些技能其实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老师在与孩子们的日常相处中做到为人师表,“我们并不是简单教会孩子一首诗、一首歌,更重要是启迪孩子的思想,温润其心灵。老师还承担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使命,我觉得时刻要记住自己就是一本活教材,你的言行无时无刻都是孩子的榜样。”

孩子们的成长看得见,老师的成长一样要跟上步伐。谢晓珺很喜欢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幼儿园的老师没有分科,孩子们每天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的提问五花八门,比如云为什么是白色的?泥鳅为什么会跑……所以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追上现代化的步伐。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