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去伊朗调解很难立竿见影
2019-06-13 16:06 羊城晚报
从战后历史看,日本并不善于做一个“调解国”,也没有积极参与中东的政治基础,安倍为何要“主动请缨”,为特朗普去中东“跑腿”?

文/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陈春鸣 画

6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前往伊朗,调解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过,从种种迹象看来,安倍的调解很难做到立竿见影。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的施压逐渐加码,到上个月已经发展至“极限施压”:加大对伊朗制裁,封锁伊朗原油出口,威胁其他与伊朗做生意的国家,并在海湾地区炫耀武力。

这些措施虽然给伊朗经济造成困难,但伊朗政府并没有屈服。因此特朗普近期访问日本时,安倍表示愿意出面调解美伊关系,特朗普表示同意。

从战后历史看,日本并不善于做一个“调解国”,也没有积极参与中东的政治基础,安倍为何要“主动请缨”,为特朗普去中东“跑腿”?

路透社12日分析称,这有三个原因。第一,日本是伊朗原油进口大国。日本进口的原油中有10%至15%来自伊朗,美国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封锁,势必影响到日本。利益相关,日本不得不重视。第二,安倍现在和特朗普关系不错,这在世界大国首脑中不多见。为了巩固和特朗普的关系,安倍也想为特朗普“立一功”。毕竟特朗普本人不想和伊朗开战,如果极限施压不成,还是希望能够谈判。第三,安倍也想成功调解美伊关系,给自己的政治遗产添上一笔成绩,并能在今年夏天日本参议院选举时为日本自民党加分。

日本共同社6月10日也有一篇分析称,安倍目前正考虑,在参议院选举中要主打外交牌。分析称,外交本来非选民关注的问题,经济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但安倍执政以来,总是打“安倍经济学”这张牌,“已经没有能打动选民的新材料了”,所以安倍阵营决定,借助特朗普刚刚访日以及本月底在日本召开的G20峰会,强化“外交成就”,如果能调解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将是锦上添花,立了一件奇功。

安倍可能想得很好,但现实未必那么乐观。德国之声6月10日的一篇报道称,德国外长马斯就刚刚去了一趟伊朗,试图缓和伊朗和美国的关系,挽救伊核协议,但他“空手而归”——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他是“空手而去”的。

这篇报道称,美国极限施压后,欧洲大国非常为难。欧洲认为伊核协议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非常重要,欧洲也希望得到伊朗的能源,开发伊朗的市场。但欧洲更重视美国的市场,只能屈从美国放弃与伊朗的商业合作。为规避美国制裁,欧洲设立一个与伊朗结算的特别机制,但是因欧洲大公司非常担心美国制裁,至今没有一家公司通过这个机制与伊朗做生意。所以马斯的伊朗之行只能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归”。

充当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调解人,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也不甚清楚,特朗普说不想打,但他的国安顾问博尔顿却说要推翻伊朗政权;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一边说想和伊朗继续谈,达成“更好的协议”,一边又不断施压,很难看出谈判的诚意。

共同社的一篇报道说,伊朗政府的消息人士称,伊朗政府将托安倍向特朗普传话,称美国要想和伊朗对话,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对伊朗原油出口的禁运,因为这是伊朗最关注的问题。如果事实如此,安倍传话给特朗普时,特朗普将怎样宣称自己又获得了“外交胜利”呢?美国媒体最近报道,特朗普在和墨西哥的谈判时,把两国之间早就达成的协议,当成自己最近施压成功的成果在吹嘘。

因此安倍前往伊朗,虽然有“历史意义”(几十年来第一位出访伊朗的日本首相),但能否取得外交成果很值得怀疑。法新社的一篇报道说,好在外界对安倍的调解也没有抱很高期望。该报道认为,安倍的伊朗之行,只要能保持“持续交流”就算成功。换句话说,此行只要能为双方捎上话,并继续为两边传话,就不算失败。想立竿见影地让双方谈判?那可能就想多了。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