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名师点评作文:注意“复兴中学”这个“包袱材料”
2019-06-07 14:34 羊城派
且看高中语文名师们如何看待今年的高考作文。

文/羊城派记者 蒋隽

高中语文名师们如何看待今年的高考作文?羊城派记者邀请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六中的老师,为大家解读。

袁伟军: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科组长

今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既有对前两年作文命题思路的借鉴,同时也有许多创新之处。是一道适合不同层次考生写作的好题。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命题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命题者选取“劳动”这一话题,既切合当今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领路人在讲话中多次提及的重要内容。命题既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材料中这两句引导语,给我们指出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的传统美德。具有总揽全文的作用,也给考生以积极的思想引领。

二、从作文类型看,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以‘复兴中学’学生的名义给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里既有写作对象的限定,也有写作文体的要求,同时还有写作方向和侧重点的提示。同时从材料中同学们对劳动的不同看法,可以看出写作思维的多向性,学生可以从这些观点中选择其中1—2点写,也可以综合来谈,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审题难度不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思想的高度。

三、命题思想在继承中创新。今年高考作文题在2018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去年宏大主题不同,今年采取“小切口,大主题、多观点”的命题方式,“劳动”的话题是同学们最熟悉并且感同身受的,让考生在考场上可以自如发挥。另外一改前2年的书信体命题形式,采取写演讲稿的方式,这也是对常见的应用文体写作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对能力考查的综合性。

当然如果命题者能够把“劳动”的内涵在材料中认真界定一下,如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这样在概念上将更准确,防止学生只能就体力劳动立论,窄化了写作空间。但瑕不掩瑜,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有宏观层面的思想引领,也有微观层面的写作综合能力考查,是一道值得肯定的好题。

曾湖仙: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科科组长

这个题目结合当前劳动教育的要求命制的,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个题目审题难度不大,相信考生们都会围绕引导语提出的要求进行写作。首先这是一篇演讲稿,要有演讲稿的写作意识,即要有听众意识,这是对本校同学的演讲,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而且提示了写作的基本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你的认识与思考、你的希望和建议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平时训练有素,考生都会重视材料本身,材料开始说明了劳动的作用价值,既有物质层面的财富获取,也包含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层面的幸福拥有;其次表明热爱劳动是我们民族延续至今的优良传统;接着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对劳动的几种不正确的认识,有同学认为劳动占用很多时间,就学生来讲这多指基于体力消耗的劳动,包括家务劳动、学工学农的劳动;有的则认为可以由人工智能或花钱雇人替代劳动;另外还有人不尊重劳动。当然这个劳动概念的含意不应太窄,在今天这个时代,劳动的内涵有了极大地丰富。

好的作文,在“认识和思考”中,要以理服人,能体现新时代的劳动特点更好,毕竟对劳动的认知有继承,也有发展。“希望和建议”的提出要有身份意识,应该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谈“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至于有的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有所突破,对“劳动”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考,同样也会得到肯定的。

肖刚: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六中语文教师


本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包袱材料”——“复兴中学”,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背景材料”,希望考生们能注意到并挖掘充分——我们正处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中,每个人都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而实现梦想,唯有劳动!唯有热爱劳动且从我做起!这个“包袱”可以大大提升考生写作的代入、参与意识,以避免置身事外的泛泛而论。

首先,对材料进行简要分析,题目中的材料可以分为三层来看,第一层主要交代了中华民族的“劳动”优秀传统,并指出了劳动与财富、幸福之间的关系;第二层则直指当今时代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社会现实,其中,第二层材料中又包含“以学习为借口”“以人工智能为挡箭牌”“以购买服务来代替自己劳动”等三种误解劳动、不愿劳动的具体表现;第三层则泛指“不尊重劳动”的社会现象。

其次,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命题人的“价值判断”,三层材料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明显侧重于指向“体力劳动”,并且直接“拷问”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承载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考生,即使有“学习任务、人工智能、家政服务”,也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换句话说,即使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和普及,也不能抛弃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这种“价值导向”既是针对眼下的社会现实,更是对某种劳动教育观的一种“拨乱反正”。而“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则更需引起警惕,如果说“不愿意劳动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不尊重劳动就是认知上的错误”了。因此,在题目的要求上,命题人“简单粗暴”的给出了极为明确的指引,演讲稿要“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最后,关于本题的写作角度,其实比较丰富,既可以写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劳动是个人幸福的依凭,是国家民族进步的源泉;也可以就对劳动的错误认识(不参加劳动、不尊重劳动)等现象,进行破立结合的分析阐释;还可以“角色交换”反思青年学生不正确的劳动观是家庭、学校、社会错误的教育取向造成的;更可以特别就人工智能这一特定背景,阐述如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自2016年以来,全国一卷作文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无论是2016年的“奖惩观”、2017年的“中国观”、2018年的“未来观”,还是2019年的“劳动观”,基本不在审题环节“伤害”考生,话题也贴合考生实际并直指当下,个人比较赞赏一卷的命题思路,60分的高考作文,不仅仅考查审题,更需要考查考生的思考表达、价值判断、社会参与、甚至是眼界情怀。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孙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