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室拟开创2项国际先例,推动广东建极地破冰科考船
2019-06-04 21:53 羊城派 原创
地球系统模拟预报系统、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实验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

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又迎来新进展,与10余家合作共建单位正式签约。珠海市副市长阎武透露,目前,实验室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均已成立,管理构架不断完善,科研团队组建进展顺利,实验室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实验室将就哪些领域开展前沿性研究?近期有哪些研究规划项目?记者从南方海洋实验室了解到,近期,实验室将开展两项开创国际先例的重点创新项目,并拟推动广东建设极地破冰科考船。

两项目将开创国际先例,拟建极地破冰科考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陈大可介绍,实验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

实验室下设理事会、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建设有关键共性技术、海洋科学考察、实海试验等多个大型实验平台,以及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人文与考古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人文与考古,涉及海-陆-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材料、海洋人文地理等多个研究团队。

资料图:南海/视觉中国

陈大可特别介绍,实验室近期拟推动3项重大创新任务,其中两项都有望在国际上开创先例。他还期望,将建造一条专门用于极地科考的破冰船。

一是建设地球系统模拟预报系统。“我们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这个系统可以从全球做到大湾区,分辨率可以细到几米,为国家和地方提供服务。这样一个系统在国际上还没有。”他说。

二是打造海洋智能无人装备。该项目拟与与企业合作,打造以无人船队为核心载体的海洋智能观测和探测系统。国际上尚无先例。

三是建设极地海洋环境与气候研究团队。陈大可研究极地多年,期望将实验室建设成中国极地研究的一个重要中心。他告诉记者,极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等息息相关。“比如北极可能几十年后实现夏季无冰通航,对世界经济将会带来极大影响。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做海冰厚度的预告等。”他说,“这个事情会很快启动。”

不强调发paper,允许坐“冷板凳”

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对体制机制进行了创新。陈大可告诉记者:“在实验室,我们不强调发paper(论文),而强调解决重大问题。”

实验室具有充分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实行“三纵三横”的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对科研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实行长聘、双聘、短聘三种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体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不同于传统科研院所、大学的考核机制,实验室会拿出专门资金来支持原创。“哪怕你坐冷板凳几年,不出文章,只要你真正在做事情,我们就长期支持下去。”陈大可说。

“双聘制”也促进了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与实验室“水乳交融”、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南方海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孙冬柏介绍,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科研力量来自中大的多个涉海学院,实验室和中山大学对这些老师实行“双聘”。比如陈大可,既是实验室主任,也是中山大学的特聘教授。

陈大可认为,这种机制,一方面促进了海洋学科群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同时还将破解大学本身的体制机制限制,为更多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平台和空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