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六一”,家长们全都带娃出游了
2019-05-29 14:20 羊城派 原创
“六一”赶上周末,今年的儿童节,不带娃出去玩怕是说不过去了!

文/图 羊城派记者 刘星彤(除署名外)

“六一”送礼就带娃周边游

今年“六一”儿童节恰好赶上周末,家长们终于没有买件礼物来“糊弄”孩子的借口。据说,趁着节日+双休,有99%的家长预备带孩子出门放风,另外的1%还在纠结去哪儿。

羊城派记者了解到,由于儿童节恰逢周末,今年“六一”毫无意外地掀起了一股周边亲子出游高峰。根据某大型在线旅游平台的最新预订数据,“六一”期间,近45%的出游需求来自亲子人群,以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热情最高,人次合计占比超七成。

位于上海迪士尼小镇的乐高旗舰店

旅行成为今年“六一”的最佳宠娃方案。根据途牛的统计数据,以下城市家长对于将旅游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孩子最热衷,依次是: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天津、杭州、苏州、深圳、福州、武汉。

行程时间在2天左右的周边短途游被多数家长们PICK,基于自驾游的火爆,“门票+酒店”的打包型旅游产品预订量暴涨。

热门出游方向参考:

珠海、清远、广州、惠州、桂林等,都是短途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幼儿家庭热衷“六一”+端午豪华拼假游

今年“六一”除了赶上周末,与端午小长假也只是相隔4个工作日,有不少聪明的家长选择拼假,带孩子来一次国内长线游或出境游,痛痛快快地玩一次。

根据市场反馈,选择儿童节+端午节“拼假游”的家长多为学龄前儿童父母,另有部分小学低年级家庭。来自途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六一”、端午期间学龄前儿童出游占出游孩子总人次超七成的比例。

椰林树影的三亚是亲子度假的首选地之一

这一市场现象与国内家庭目前的亲子教育现状完全吻合。据同程艺龙与同程旅游最新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亲子旅行消费报告2019》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国父母认为,亲子旅行旨在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及获取知识,尚无升学考试压力的学前及小学阶段则是公认的带孩子出游的最佳时期。

根据该份报告中的统计,国内亲子旅行的主要客户群重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无锡、南京、武汉等城市,非一线城市的增长尤为迅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上海也是近年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热门出游方向参考:

国内游方面,三亚、丽江、厦门、上海、南京、青岛、成都、北京等目的地热度较高; 

出境游方面,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新加坡、越南、菲律宾、俄罗斯、英国、法国等目的地最受欢迎。

儿童节热门出游主题关键词

1.主题乐园

拥有丰富游乐设施的主题乐园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是低龄儿童亲子游的首选,包括大型综合主题公园、动物园、水上乐园、室内游乐场及各类专题乐园、室内水族馆等。

主题乐园的花车巡游是孩子们的最爱

2.博物馆

博物馆游作为新晋的热门旅游主题,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喜爱,打卡不同的博物馆,成为一件完成度较高也极为有趣的事情。

仅广东省内,就不断有新建成的博物馆吸引游客前往,如中山市在本月28日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山林业生态馆,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最新开设的黄遵宪纪念馆、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山三乡巨龙文博园内的省级私立博物馆——广东省龙泉博物馆(现正举办馆藏精品展)等。

3.乡村摘果

随着夏季来临,应季水果采摘游也迎来旺季。从5月底开始,杨梅、葡萄、荔枝等水果纷纷上市,到乡下体验摘果游成为城市家长们的热门亲子游项目。

比如到清远醇葡乡村葡萄园、佛山罗南生态园采摘“夏黑”葡萄;到韶关新丰万亩果园采摘杨梅界的“巨无霸”东魁杨梅;到阳山神峰关100亩的高山杨梅林采杨梅,顺便体验玻璃观光天桥、地心溶洞漂流;到中山民众镇伟丰农场摘荔枝,顺便参加“水乡丹荔文化节”,体验农场竹排环游、江畔野炊、烧烤等。

4.亲子高端酒店

飞猪数据显示,“六一”前后,亲子酒店预订同比增长45%,更多父母青睐带娃“宅个好酒店”,将酒店作为旅行目的地,顺带展开周边游。其中,一些带有“信用住”标签或可刷脸入住的高端型亲子酒店因方便快捷、配套先进,受欢迎程度更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有不少针对亲子市场的酒店考虑到“熊孩子”们的好奇心,特别应用了智能机器人、天猫精灵等科技产品,对于吸引孩子的关注、减轻家长带娃压力起到一定的效果。在预订酒店时,家长可多关注点评和酒店设施亮点,提升孩子的入住体验。

5.特别活动及儿童特权

出发前,家长可关注各景区的官方账号,了解针对儿童节推出的特别活动或免费政策。

如云南丽江的大研花巷将在“六一”儿童节推出趣玩游园会、儿童跳蚤市集,儿童节期间带儿童消费、用餐还可享受折扣优惠;清远的农夫庄园、景泉山区、峰林小镇等多个景区都针对符合规定的儿童推出了各自的儿童节免票优惠等。

景区举办的儿童跳蚤市场
在大研花巷体验投壶、套圈等传统儿童活动  图/景区提供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冯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