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术“大咖”齐聚深圳 解读百万人微生物组密码
2019-05-28 16:26 羊城派 原创
深圳市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合成微生物组中心

文/羊城派记者 沈婷婷 通讯员 严偲偲

为期两天的SAHAM. 2019“标准化、自动化与高通量分析技术在微生物组大科学计划中的应用”研讨会近日在深圳先进院举行。30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大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在会上倡议发起“国际微生物组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并讨论如何利用深圳大设施开展大科学计划。

解读百万人微生物组密码 共研人体健康 “晴雨表”

此次国内外学术“大咖”齐聚,讨论的对象是被称作人体健康“晴雨表”的“微生物组”。所谓“微生物组”,是指人体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的总和。“每个人体内都有大量微生物,一个50千克重的人,体内微生物约有1.5千克。”据大会主席赵立平教授介绍,仅肠道内的微生物就多达1000余种,其携带的基因信息总量是人体自身基因组信息的50-100倍。

深圳市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合成微生物组中心

认识到微生物组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科学家投身微生物组研究,微生物组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然而,各国微生物组研究者在技术方案和数据标准上并不统一,造成了数据整合困难与资源浪费,以至于目前对人类“健康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尚未达成国际共识。

助力大科学计划 深圳大设施独具优势

大科学计划研究体量庞大、内容广泛,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平台将大大提高研究效率。由深圳市政府投资、深圳先进院牵头筹建的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大设施便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与会专家探讨了大设施在大科学计划中的应用前景。“研究需要从人体样本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经过处理后进行DNA测序,通过比对健康人和病人的基因组,得出微生物组与疾病的关联。” 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院长、大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研究员表示,建立统一的实验标准,快速处理数据对大科学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大设施能够将实验过程‘生产线’流水化,达到标准化、自动化、高通量的分析运作,将有效助力大科学计划。”

利用大设施推进大科学计划,将有助于推动建立国际健康参照微生物组数据库和样品库,特别针对代谢类疾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微生物组特征数据集,从而精确判定疾病状态,对预防和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