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袭羊城,春晚“C位哥”雨中起舞,背后还有故事……
2019-05-25 00:00 羊城派 原创
这是一个传统与创新、龙舟与宗祠碰撞的广州故事

文/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昨天我们都在宗祠里避雨,来自星海舞蹈学院的刘震,突然走到雨中,来了一段即兴的雨中舞……”23日傍晚,一场大雨突袭广州天河,下班高峰期迎来一阵“慌乱”,一位市民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一个遇见:在广州天河区晴川苏公祠,一名舞者,在瓢泼大雨中尽情展现舞蹈的力量、从容与唯美,让人过目不忘。

而这一刹那光影的背后,竟还有一个传统与创新、龙舟与宗祠碰撞的广州故事。

一刹那背后的故事 :他们正在玩转端午

追根溯源,羊城派记者发现,原来当天广州大剧院、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七大广府高校,正联合制作以车陂家族故事为原型的环境剧场“龙舟剧·宗祠版”,地址正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后人的晴川苏公祠。据说这是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首个环境剧场作品。刘震是演员之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下同

刘震是谁?2018年春晚的“C位哥”!他生于1997年,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舞蹈表演系学生(已毕业),因为在2018年春晚给李易峰和景甜伴舞,却在同框比赞的时候占据了C位而被网友关注。

当天正在排练的“龙舟剧·宗祠版”演员来自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七大高校师生,还包括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车陂龙形拳传承人、车陂小学学生和车陂艺术团等。他们通过深入发掘车陂民间故事,用他们所擅长的艺术形式进行全新创作,演绎植根人民的生活。

刘震将在此次“龙舟剧·宗祠版”中扮演故事主人公苏为氹,搭档“九堂叔”苏身正则是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董越。扮演苏身正师傅的是正牌车陂龙形拳传承人郝垣坚,年近80岁的他被尊称为“坚叔”。“坚叔”不仅打得一手好拳,记台词的功夫也一流。

刘震与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同学为了更好地塑造他们剧中的角色,多次登门拜访“坚叔”及其弟子学习龙形拳,把武术与舞蹈结合,编排出刚柔并济、符合剧情的动作。

车陂的文化底蕴:家家传颂童谣声

车陂是一个聚灵气的地方。广州大剧院品牌中心总监、D艺空间创艺孵化器创始人刘晓璐说,当他第一次走进车陂时,就为车陂深厚的历史积淀所震撼。车陂村不仅拥有50余艘传统龙舟,更保留着30多座传统宗祠,数量居广州自然村之最,他当时就萌生了“让故事发生在故事的发生地”的想法。

“绵绵不息,龙溪血脉世代承,家家传颂,车陂龙舟童谣声”,作为“岭南龙舟之乡”的车陂村,各大氏族宗祠记录了祖上南迁繁衍生息的痕迹。

率先于端午节期间上演的“龙舟剧·宗祠版”,是源于当下地地道道车陂人的故事:正值澳门回归20周年、传统节日端午节之际,自小随父亲移居澳门的车陂后代苏为氹回到故乡,偶遇从未谋面的“九堂叔”苏身正。以苏为氹的视角为主线,看尽车陂端午场景,车陂的龙形拳、龙舟、民谣等通过艺术创新的方式随着故事展现,在两个成长于不同环境下的车陂人的对话中,反映出飞速发展新时代下亘古不变的故乡情。

据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介绍:“早年,很多车陂人走出去打工、淘金。这些从车陂出去的人,逢年过节都会带一大批朋友回来,所以车陂每家每户的海外侨胞也特别多。” 端午节划龙舟成为了岭南人重要的情感纽带和生活仪式,将海外与故乡同胞凝聚在一起。

广州大剧院希望在广府高校与车陂古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说:“广州大剧院是文艺创作的舞台,广府高校是艺术人才的摇篮,正与车陂这座岭南文化的宝藏在‘建设人文湾区’的道路上相向而行,并擦出艺术的火花。这与广州大剧院‘立足珠三角,合作大湾区,迈向全世界’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将进一步促使湾区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艺术节里“扒龙舟”,嘉年华中“睇新戏”

记者获悉,首届龙舟艺术节除了“龙舟剧·宗祠版”以外,还将举办“龙舟戏剧嘉年华”,以求还原“又有龙船又有戏”的传统岭南风貌。

今年端午期间,广州市民不仅可以在宗祠内观赏“龙舟剧·宗祠版”,亦可以在河岸边捕捉“快闪式”进行的“龙舟戏剧嘉年华”演出。“龙舟戏剧嘉年华”是以龙舟文化为题材,以车陂村内公共空间为展演环境的综合性艺术表演。

自“龙舟戏剧嘉年华”召集令发出后,已收到十多部优秀作品报名,节目类型有街头相声、乐器独奏、舞蹈剧场等多种形式。目前正在进行节目筛选,市民将可以在6月7日、8日的下午于车陂涌两岸近距离欣赏这些作品。此外,车陂还将协助高校组建龙舟队,通过划龙舟去认知岭南文化,展现青春欢乐奋进的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