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019-05-24 22:25 羊城晚报
余生用所有的理智和感情去尽孝吧,把孔子说的“无违”“色难”铭之于心见诸于行,这便是父母应得的福报和孩子应尽的义务吧

主播 | 羊城派记者 崔文灿


记忆中,父母总是保护我们的,他们让我们在黑夜感受到光明,在寒冬给我们温暖。但总有一天,父母会离开我们,所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常怀感恩,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告诉你的父母,你是多爱他们。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朋友送孩子上学,匆忙间没吃早餐,连一口水都没喝,送完回家后急急喝下一大杯热水,不成想竟突然昏倒在地。几分钟后她清醒过来,第一个强烈的感受居然是:死亡如果就像刚才的刹那间,其实并不可怕,自己并不痛苦,只是苦了亲人。

死人不怕死,怕的是活人。

2019年的春节已经翻篇了,当初期盼的心情还在,日历却显示那是两三个月前的印记了。

于我而言,今年的感冒咳嗽是个不速之客,拖拖拉拉从春节到如今也没断根儿,早前发烧天昏地暗、中间失声有心无力、近日咳嗽撕心裂肺,新春抱恙就这么猝不及防在发作、好转、再发作中循环往复。

疾病往往让人头脑迟钝,但也不绝对。一些器官脆弱了,另一些器官可能变得敏锐了。好些个夜晚,我不由自主想起早已驾鹤西去的外公外婆甚至婆婆,他们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梦里。蓦然察觉,这一段时间有意无意思考得最多、最深的问题原来是——死亡。

还是懵懵懂懂的孩童时,我就朦朦胧胧地怕死,却从不敢和师长谈起。唯一的例外是,读小学时看电影《最后的贵族》,父母忽然产生一种深切的忧心,怕身为独生女的我会像女主角一样,失去父母后万念俱灰,余生空悲切。那时的我已然会拍着胸脯让父母放心,而心灵并没有真正直面现实。

现在我是真正担心起失去父母这个残酷的命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个人不得不接受、最怕接受这种现实。有父母,你就觉得天大的事总有人为你兜底,就有底气有定力可以挺着、扛着。可如果没了父母,你那些不足、不能为外人道的烦恼便没了可倾诉的对象,你这艘小船遇上风暴想停靠却没了最后的港湾,想想全是悲凉,想都不愿想呵!

三月初父母金婚庆典,翩翩起舞的身影,勃勃生机的形象,款款情深的誓言,似乎青春从未远离,白发不输红颜。我只想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每一天都要有质量地过:吃好穿好用好玩好,一切好东西首先想着自己,别老记挂着留给儿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量别让生命留下不该留的遗憾。

父亲总说,我是他能干、孝顺、成功的女儿,我很汗颜。孩子的一点点出息在父母眼里是那么重要心里是那么骄傲,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一点点出息里都是父母的教育、支持甚至牺牲呵。

父母爱子,天性使然,自不计较。生为子女,又该如何?我也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没几年也将年过半百,慢慢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有了些许体会。从前说养儿防老,现在方知是错觉,因为我自己不仅没做到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有时还会“啃老”。

父母和我更多怕是茫茫人海中的缘分,是漫漫人生中的依偎。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和生命的延续,父母最想要的莫过于孩子的好脸色和多陪伴。可即便知道这道理,孩子也往往做不好,难免言语不当、行为失礼。

好脾气常常留给了别人,孝老爱亲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我只想对自己说,尽孝尽多大努力都不为过,都只是亏欠。余生用所有的理智和感情去尽孝吧,把孔子说的“无违”“色难”铭之于心见诸于行,这便是父母应得的福报和孩子应尽的义务吧。

生命的结束,其实无所谓悲喜。如果仍会因为死亡而难过,那么,以乐观之心对待悲观之事,才是唯一有意义的出路。

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感谢孩子丰盈我生命。

生而有幸,死亦无惧。

向死而生,活在当下。

来源 | 羊城晚报 2019年05月05日 A07版,作者 | 文信子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