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5月19日是第9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主题为“携手家庭医生,共筑健康生活”。
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根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广东开展的“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获得感效果评价”访谈调查,广东签约居民获得感普遍提升。
37%受访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
广东省于2014年启动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2016年10月28日印发《广东省医改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截至目前,广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建立,21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正在不断加强,签约群众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显示,37%的居民有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从签约时间看,30.4%的居民签约时长1-2年,39.3%的居民签约时长超过2年;从签约服务包种类看,85.2%的居民签的是免费包(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12.3%的居民签的是有偿服务包(个性化服务包)。
与非签约人群相比,签约人群体验到了更强的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获得感的综合得分提升了8.9%,居民总体满意度提升8%。
至少70%签约服务费可自主分配
广东将加快每个市落实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政策,完善家庭医生薪酬保障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有偿签约服务费和地方财政支持签约的相关经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质量的考核,按政策收取的签约服务费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管理,原则上至少70%签约服务费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自主分配;
拓展家庭医生职业发展前景,适当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由各县(市、区)掌握,重点向经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
同时,不断推动完善全科-专科联动机制。建立家庭医生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的制度性合作, 全科与专科合作无缝对接;
各地二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开放不低于40%的门诊号源和一定比例的住院床位、三级医院(不含省部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委直属医院)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为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为进一步改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广东地区将要求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咨询台,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宣传和咨询;
建立家庭医生预约诊疗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签约服务流程,将全科医生医防融合的诊疗模式贯穿于签约服务日常工作,规范就诊预约、定向分诊、诊前服务和诊疗服务等各环节的服务内涵、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
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推进家庭药师进团队,重点为具有2种以上慢性病或需要长期用药超过5种以上的签约居民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及家庭小药箱管理等服务,并在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为签约居民建立用药管理档案。
同时,不断丰富服务包内涵。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免费服务包、基本服务包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服务包,逐步推进个性化服务包开展,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健康需求,做到精细化管理,拓展签约服务内涵,提供增值服务。继续在各市推动家庭病床服务。
打造三级滚雪球式培训网络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提升家庭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诊疗及健康管理技能,广东连续用6年时间(2015-2020)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培训项目,对在岗家庭医生团队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培训形式进行全科核心胜任力培训。
目前,广东已形成了省级培训基地、市级基地、县(市、区)基地的三级滚雪球式培训网络,计划到2020年,城乡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在岗家庭医生队伍(含乡村医生)将实现全员培训。
加快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广东正进一步要求各地以地级市、各县(市、区)为单位,加快推进配备智慧家医和信息化手段的采集设备,如多功能健康一体机、快速签约机、移动工作站以及多种用于常见慢病人群的可穿戴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居民满意度等信息。
广东还将结合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并与正在建设的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与更新。
各地将于2020年12月底前实现签约服务管理信息化,在全省实现省、市、县(市、区)信息化考核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居民们满意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匡莉教授介绍,具体评价结果如下:
(一)医患关系的连续性是全科医生独有的,也是全科医生最有力的诊疗武器。
签约居民在医患关系的长久稳定与医患间信赖合作获得感的综合得分提升15.3%。例如,在非签约居民中,48%居民感受到“社区医生了解我的既往病史和健康危险因素”,而签约居民中,这个感受度提升到71%;
在非签约居民中,9%的居民感受到“社区医生总是会或者经常会主动联系我”,而签约居民中,这个感受度提升到31% 。
居民与社区医生签约后,签约医生/团队会更关注和了解签约居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应的定期检查和随访。
(二)“以居民为中心的照护”是全科医疗的核心价值之一。以居民为中心照护获得感的综合得分提升了9.4%。
例如,在“社区医生在解释病因、病情、诊断和用药事项的时候,跟我讲解和解释得充分”这一点上,75%的签约居民感受到了;在“在与社区医生/团队相处的过程中,感觉他们很关心和比较关心我”这一个体验上,55%的签约居民感受到这一点,而非签约居民的比例只有27% 。
这意味着签约医生/团队与签约居民维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在医患相处和互动过程中,居民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签约医生和团队对居民的人文关怀。
(三)签约居民的首诊/第一线照护方面的综合得分高于非签约居民,综合得分提升了9.9% 。
例如,在“不舒服需要看病时”、“慢性病病情发生变化时”、“需要健康体检时”和“需要预防保健时”,50%-62%的签约居民会首先寻求社区医生的诊疗和咨询指导,非签约居民的比例只有19%-31%,感受的提升度为18%-33% 。
感受度提升,源于签约医生对签约居民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更加了解,更可能提供针对性相应的定期检查和随访,签约居民更愿意在碰到新的健康问题时,寻求社区医生/团队帮助,提示了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促进了居民基层首诊和就诊的稳定度和有序度。
(四)在综合性服务方面,与非签约居民相比,签约居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咨询和指导、更多的临床预防服务咨询指导,综合得分提升了8.3%。
例如,65%的签约居民“总能得到社区医生/团队为我提供的健康筛检和咨询建议”。(五)协调性服务是指居民需要专科/住院服务时,全科医生为其转诊、预约、传递医疗信息等。
在这方面,签约居民的感受度高于非签约居民,综合得分提升了5.9%。主要体现在:签约居民在去上一级医院看病就诊之前,会先咨询社区医生/团队的意见,并获得一些相应的转诊、预约和随访的协调性服务。
而非签约居民没有固定的想要咨询的医生,更可能直接去上一级医院无序就诊,较少获取转诊服务的协调。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