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文聪 通讯员 何敏怡
今年是东莞市万江街道的龙舟扒标年,有龙舟就必有船桨。6日上午,大汾社区深巷里,一户人家正在刨木、打磨、上漆……那是村民何淦辉的家。何淦辉已坚守船桨制作技艺51年,如今他主要负责选料、开胚,其他环节则让儿子来完成,父子俩正在通过创新,让船桨独具匠心。
坚守:已制作船桨51年
今年69岁的何淦辉,18岁开始制作龙舟船桨,49岁拥有自己的龙船桨制作工坊。他的制作工坊没有名字,也没有招牌,一进门便能看到高高立着的各种木材,满地的板材木屑,以及叠累的半成品桨胚。
据何淦辉介绍,一体成型的船桨全段由整木制作,虽然制桨过程中,百分之五六十是依靠机器完成切割工作,但人工精雕细琢的手艺是机器取代不了的。比如桨棍,每次都要经过传统手刨,每寸都仔仔细细刨一遍。此外,从木材挑选到油漆上色,每一处细枝末节,都需要亲力亲为把关打磨。
每年的端午前夕,都是何淦辉一家人最为忙碌的日子。今年,水蛇涌、简沙洲、流涌尾等万江13个社区向何淦辉订做了一批新的船桨,用于扒标,更有增城、顺德等地的客人来采购船桨。何淦辉说,在做船桨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船厂做出来的船头船尾弯曲等因素,订做不同尺寸、不同重量的船桨。同时,也会按照各村传统习俗定制。“水蛇涌、简沙洲、流涌尾、严屋、小享用黑色桡板;万江用绿色桡板;上甲用黄色桡板;其余大部分社区用红色桡板。”
创新:根据市场变化改良
板料的挑选和处理,桨体的流畅度和弧线的把控,决定了一把船桨的手感和带水能力。何淦辉用大半辈子坚守着龙舟船桨制作技艺,现在他主要负责选料、开胚,其他环节则让儿子来完成。按他的话来说:“现在,年轻人要担当起来了。”
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国际龙舟比赛。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何淦辉不断尝试改良、调整船桨的弧度,一闲下来就与儿子商议着怎么改良。父子俩通过创新,让船桨独具匠心,适应操作。“训练和比赛用的船桨做法就有不同,训练用的桨厚且宽,比赛用的桨薄且窄,这就好比跑步运动员训练时穿重鞋,比赛时换上轻鞋就健步如飞。”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田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