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张爱丽 通讯员 粤水轩
5月6日,广东超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工程将引西江优质水源,经广州、东莞后,抵达深圳公明水库。届时,广深莞缺水问题将会得以缓解,香港、番禺、顺德等地也将具备应急备用供水条件,工程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世界上输水压力最大调水工程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输水压力最大、盾构隧洞最长的调水工程。
据介绍,该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江段鲤鱼洲,经广州南沙区新建的高新沙水库,向东至东莞市松木山水库、深圳市罗田水库、公明水库。输水线路总长度113.2公里,其中干线工程长90.3公里,深圳分干线工程11.9公里、东莞分干线工程3.6公里、南沙支线工程7.4公里。输水线路新建鲤鱼洲、高新沙、罗田等3级泵站加压。
工程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南沙5.31亿立方米、东莞3.3亿立方米、深圳8.47亿立方米。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
据负责该工程设计工作的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严振瑞介绍,为了做好工程设计方案,他们加大调研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同时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提出深层隧洞输水的解决方案,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进行关键技术咨询和攻关。
据了解,工程采用全封闭深层地下输水方式,输水隧洞位于地下40~60米处,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以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施工难度大,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融入生态设计理念节约土地近9成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对沿线土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工程设计的全过程,采用深层输水方案,这比传统明渠输水方式,节约近90%的土地”,严振瑞介绍说。
工程输水线路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征地拆迁难度极大。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建设要求,建设者们秉持“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工作原则,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盾构管道方式,在纵深平均40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输水管道,最大程度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属罕见。
据测算,采用深层输水方式,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永久征地(包括水库、泵站、工作井及检修道路等)面积约2600亩;而若采用传统的明渠输水方式,永久征地(包括泵站、明渠、水库,以及工程两侧的保护范围)面积将超22000亩。
相比之下,采用深层输水方式比明渠输水方式节约88%的土地资源,相当于近30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将改变单一水源供水格局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严振瑞告诉记者,该工程不仅可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还将改变大湾区东部单一供水水源现状,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双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同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水资源的应急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助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同时,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将大大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灿阳介绍,该工程将为广州南沙、东莞、深圳三大受水区每年分别引入5.31亿立方米、3.3亿立方米、8.47亿立方米的西江水。
通过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丰枯调剂,退还东江流域及沿线城市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可以进一步增加东江的生态流量,缓解或降低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同时,也为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增加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卢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