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两次请缨援疆,还认了个维吾尔族“儿子”
2019-05-06 09:38 羊城派 原创
在与当地人交往的过程中,姜维颇有感慨: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愫莫过于此!

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李玉红

2012年10月24日,结束第一次医疗援疆的姜维,收到了一条短信:“爸爸,我爱你。”看到信息,姜维不禁淆然泪下,这是11岁的排尔哈提(维族)刚学会使用汉语拼音输入后发出的第一条信息。

姜维是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内科一名副主任医师,2011年2月20日,他主动申请援疆,来到疏附县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支援,时隔七年,2018年5月,已五十多岁的他再次申请来到疏附,这一次,他还带有一个重要任务,要陪伴自己的维吾尔族“儿子”排尔哈提参加6月的高考。

广州援疆医生姜维(左二)

和肺结核作斗争

疏附县位于喀什西南部,是广州市对口支援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第一次来到疏附时,姜维发现县医院与广州医疗条件的差距非常大,基本医疗器械缺乏、工作人员诊疗能力欠缺。作为一位在临床工作20多年的医生,姜维十分心急,他一边向自己的“娘家”申请医疗设备的支援,一边着手成立内科呼吸病专科。

海珠区政府提供的1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很快运到,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和区中医医院送来了喉镜、简易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等所需设备及耗材。有了硬件基础后,姜维从诊断学基础入手,通过查房示范、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年轻医生进行了技能操作的系统培训,他把大量精力花费在规范常见疾病的诊疗中,加强病案文书的质量管理上,白天出诊,晚上再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完成上述工作,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一点把呼吸专科建立起来,让肺结核这种当地高发的疾病不再肆虐。

姜维至今清晰记得当时把胸腔穿刺术引进了医院时,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开展胸腔穿刺时,当地人死活不接受,有个30岁的小伙子在做了一周的思想工作后终于同意了,穿刺也很顺利,可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姜维办公室里放声大哭,护士说他已经哭一夜了,原来同一病房的病友告诉他说一抽胸水,5天就会死。姜维楞了……后来,穿刺病人一周后健康出院了,原来告诉他抽水会死的病友立即回来要求住院抽水,而且还帮着宣传。

如今胸腔穿刺等各种新技术已经被病人广泛接受,一批批过去需要转诊的病友再也不用经受颠簸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坚持开展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等新技术。每次下乡义诊义治都被群众里外三层地围着,他坚持反复宣传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经常讲到嘴巴都干了……

与维吾尔族家庭结对

2011年的一天下午,姜维正准备下班,看到几天前出院的病人的儿子站在门口,他担心出了什么事,赶紧找同事来翻译,同事说:“没事,他只是来看你一眼,说你是个好人。”姜维的心头一热,从此,他就萌生了与这个家庭结对的想法。

在与这个家庭交往逐步加深后,他拿出了两万元资助他们买羊,几个月后,姜维去了他们的家乡——热孜咔村,姜维决定再次出资五万元,帮助他们开荒致富。在与这家人交往的过程中,看到10岁的排尔哈提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应有的教育,姜维想方设法使排尔哈提顺利就读于疏附县明德小学,并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把排尔哈提的奶奶也接到县城,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他还委托两名小学教师辅导汉语。因为他知道教育才是改变这家人命运的希望所在。排尔哈提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姜维分享,而教育孩子也让姜维的援疆生活多了不一样的幸福感。

其实,他在第一次援疆过程中,还资助了另一个叫阿恩萨尔(哈萨克族)的孩子,并负担了他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和学费,替孩子担保申请了全额的助学贷款。阿恩萨尔也一直喊他爸爸。姜维自己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一家人对于他的援疆工作非常支持,姜维的儿子笑着说,“我一点也不孤单,我还有这么多兄弟姐妹。”

姜维说:有时在田梗上散步,就会有老乡拉你到他家去吃面,说他的孩子是自己看好的;在杏子成熟的季节,科室的桌子上多出了满满一盆杏子,是老乡送来表示谢意的,还让医护人员不要嫌弃。“怎么会嫌弃,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温暖,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愫莫过于此!”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