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援建斯里兰卡项目成为当地民心工程 “感谢中国送给我们的礼物”
2019-04-29 16:21 羊城晚报
在这里,中斯两国人民心连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印证了中国打造“一带一路”民心工程的成果和先行作用,也印证了“一带一路”是和平友好、互联互通之路,更是民心通融、造福沿线的伟大倡议
中方技术人员向斯方徒弟传授施工技术。 图/刘长彬

文/羊城派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刘长彬 联旭 明微 苗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铁建二十五局集团承建的援斯里兰卡国家医院门诊楼项目,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框架下民心相通的又一典范援建工程。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一栋主门诊楼、一栋传染病门诊楼、一个配电间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规划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11月完工,目前项目主体已完成施工。

在这里,中斯两国人民心连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印证了中国打造“一带一路”民心工程的成果和先行作用,也印证了“一带一路”是和平友好、互联互通之路,更是民心通融、造福沿线的伟大倡议。

马义源的海外创新工作室

马义源出师海外已有7个年头。七年来,他带着中铁二十五局的一群年轻人,将海外施工技术创新的路子越走越宽。

2017年,援斯里兰卡国家医院门诊楼项目成立后,马义源担任项目书记,同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义源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里也包括了部分斯里兰卡工人。在马义源带领下,这些年轻人攻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先后取得多项技术新成果:深层搅拌桩机钻头改进技术,不但提升了施工作业速度,也保护了钻头;多雨地区拌和站砂子含水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多雨地区因砂子含水量不稳定导致拌和站混凝土沁水离析或流动性差等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小直径降水井“洗井”技术,成功解决了小直径降水井“洗井”难的问题。

今年春节前夕,项目进入主体封顶关键阶段,马义源不幸得了登革热,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在医院里抽血化验打针,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到现场。同事劝马义源回国看病,他说,关键时期不能走!

马义源的行为,让中斯两国工人深受鼓舞,许多斯里兰卡工人对他的举动表示敬佩。

纳斯里姆的幸福生活

2019年4月13日,在斯里兰卡传统新年这天,纳斯里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椰汁奶饭、咖喱牛肉等美食,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日子。

39岁的纳斯里姆说,他全家的幸福生活始于在中国企业工作。

2018年初,项目招工,作为一名突突车(三轮摩托)司机,纳斯里姆应聘被顺利录取。身无一技之长,他只能在工地做搬运工。但他十分珍惜这工作岗位,从不偷懒耍滑,还善于观察和学习。项目部实验室主任张海波推荐纳斯里姆进入项目部办的外籍员工夜校,学习中文和工程施工技术。在随后工地组织的“导师收洋徒”活动中,纳斯里姆双手合十,虔诚地向张海波行了拜师礼。

做了“洋徒弟”的纳斯里姆学习更认真了,扎在实验室里总缠着师傅传授技术。

纳斯里姆从水泥试块、钢筋拉伸等基本动作学起,从观摩到动手、从生疏到熟练,用了一年时间,掌握了很多实验应用技术,成为了“洋徒弟”中的佼佼者。

目前,中铁二十五局通过“外籍员工夜校”“中国师傅带洋徒弟”等措施,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外籍工程技术工人400多名。

希望中斯两国都日益强盛

每周二晚是项目部的中国员工学习当地语言的时刻。布迪克,就是僧伽罗语老师。

布迪克经常会介绍一些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项目部的中国员工。

布迪克曾经公费到中国留学,2014年毕业后回国工作。现在,他是项目水泥供应商厂家的商务经理。因为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他非常愿意接受这份额外的工作。

他说,看到中国如今所取得的成就让人非常兴奋,作为一个斯里兰卡人,希望自己的国家也像中国那样的强盛。他认为,近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斯“民心相通”举措,更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知相亲, “这个医院项目就是中国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夕阳下,科伦坡市中心,8层高的斯里兰卡国家医院门诊楼已经拔地而起,该医院建成后,每天最多可接待患者6000人次,还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进一步完善斯里兰卡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更优质的服务质量造福当地百姓。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