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
2019-04-24 15:57 中国青年网
今天是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悟航天人身上特有的本领和不凡精神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仅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第1次月背软着陆,鹊桥号中继卫星进入使命轨道,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风云四号卫星向亚太用户提供服务,高分五号成功发射…… 

这些骄人的成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辛苦付出,今天是424日,中国航天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悟航天人身上特有的本领和不凡精神。 

姜杰:火箭是第一棒,必须十拿十稳,才能让卫星发挥作用 

我是姜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也是第四届中国航天日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之一。 

我最繁忙时,有三发火箭同在发射场。看到火箭分秒不差射入太空,那种成功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就又要投入下一发火箭的准备过程。 

 

姜杰正在工作。资料图 

我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十三五期间,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成为常态。 

今年4202241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成为我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尽管长征三号甲系列颇为成熟,但在我看来,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中国航天人在整星整箭发射服务上不懈突围,完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因为,火箭是第一棒,必须十拿十稳,才能让卫星发挥作用。 

李文武:钢管喷水冒火,照样焊! 

我是李文武,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特种熔融焊工。在冰火交融间,我可以迅速完成焊接任务。焊接喷着水、冒着火的两根钢管时,两根钢管中的气体和水可能返流,严重时,甚至引发爆炸,所以必须在23秒内将小孔焊住。 

 

李文武正在工作。资料图 

航天产品焊接难度很大,我们焊工得练就360°全方位都能焊的本事。有时甚至要求焊工凭经验盲焊,且做到一次成功。 

为了提高焊接水平,我曾在手上吊过砖头。焊接是一件很苦的事,我身上被烫伤过很多次。但是,干一行爱一行,不知不觉间,我在这行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每当看到大火箭腾空而起,那种骄傲,难以言喻,无可匹敌! 

付斌:误差毫米间,是我对火箭的承诺 

我是付斌,防隔热室的一名设计人员,主要负责防隔热及热密封设计工作。我可以准确估算出各零部件在防隔热试验中的间隙、厚度等尺寸,误差不超过1毫米。 

防隔热试验,表面温度几乎都在1000°c以上,需要设计人员在试验现场迅速判断相邻零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缝隙变化,为后续试验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这种尺寸变化往往不超过2毫米,就好像我们看10A4纸的厚度一样。 

 

付斌正在工作。资料图 

大家说我是试验现场的第一发言人,因为我判断的结果与最终衡量出的结果误差一般在1毫米以内。 

其实,我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的尺子,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尺寸的敏感度没这么高,后来就跟着指导老师多学多看,终于做到了熟记每种零件的尺寸。误差毫米间,是我对火箭的承诺。 

李晓波:绝技没捷径,就要多下功夫!  

我叫李晓波,是加工火箭零部件的一名钳工。火箭零部件的加工,要求操作者能精准把握好力度、尺度。 

在参加航天技能嘉年华时,我曾给大家展示过一项绝活:不使用任何测量工具,40秒内打磨出一把能开锁的钥匙。当时观众都很惊讶,其实这是我们的基本功。我记得有一个火箭零部件由多个零件组成,加工全靠钳工的双手完成,要求各零件之间平行度为0.02毫米。0.02毫米的距离,差不多连一根头发丝都塞不进去。 

 

李晓波正在工作。资料图 

为了练习手的度,我上班在忙活,下班后接着练习锉金属板,每天锉掉35厘米。终于,我的手越来越越来越,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高精度加工任务。 

我觉得练成所谓的绝技,没有诀窍,就是要多下功夫! 

尉凤枝:焊接针尖麦芒这种事情,我每天都在做 

我是尉凤枝,一名大火箭上的装接工。焊接针尖麦芒这种事情,我每天都在做,比如把一根汗毛粗细的导线和一个针尖大小的元器件管脚焊接在一起。 

巴掌大的电路板上,有上千个管脚直径在1毫米以内、间距只有0.3毫米的元器件,人的肉眼基本看不清楚,而且它们种类、位置不同,必须要在显微镜下操作。 

火箭零部件焊接对镀锡量、焊接温度要求很严苛,手握焊枪一定要稳,一旦焊错,产品就报废了。 

 

尉凤枝正在工作。资料图 

要想做到零失误,准备工作很重要。在焊接前,我会先准备一张生产图纸,把实物产品放大数十倍,把不同的元器件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并确认元器件的型号、清点数量、对照位置。 

我觉得做跟航天相关的工作,细心加耐心是不出错的基础,越是细小的活儿,越不能急躁。 

张广亮:我手工能实现头发丝直径1/500的精度 

我是张广亮,一名装配技师。如果把一毫米分成一千份,每一份是一个μ。目前最精密的机械磨床的极限精度是μ级。我手工能实现十分之一个μ的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00 

张广亮正在工作。资料图 

要将钢块磨成镜面,十分考验匠人的耐性。我拿一个小方块六面铁开始练习,从铁块的一个面开始研磨,达到一定精度后,再以它为参照,让所有的面都达到相同的精度。 

我觉得在航天研磨的舞台上,打磨的不仅仅是产品,要磨出更高的精度,最重要的是锤炼内心。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漫长过程,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数代航天人的默默付出,未来,中国航天将持续发力,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张瑞玲 杨月)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