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伙14岁得痛风!专家称超3成儿童痛风患者有家族病史
2019-04-20 20:19 羊城派 原创
近年儿童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朱璐诗 朱健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当天,在广东省二医举办《治好痛风并不难》新书发布会暨大型痛风病友会活动上,记者了解到,近年儿童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天旺主任表示,除了日常饮食习惯可引起痛风发生,遗传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数据统计显示,超过30%儿童痛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所以有痛风家族史的民众更应注意预防小孩痛风的发生。

广州小伙14岁得痛风,有家族史更应注重日常饮食

广州仔阿奇(化名)今年20岁,14岁那年他第一次痛风发作,到医院一检查,血尿酸值远超成人正常值。“我小的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天天都喜欢喝可乐吃炸鸡,以为就是胖点没什么问题,结果14岁就脚痛痛风,还长了痛风石。”阿奇告诉记者,他的痛风病情发展迅速,没想到仅仅两年时间,16岁时开始全身疼痛,长满了痛风石。

“近年痛风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以前一年都遇不到一个儿童痛风的病例,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的小患者来就诊。”李天旺表示,儿童出现痛风已不是个案,尤其是有阳性家族史者,家长更应该留意孩子的血尿酸情况,定期带孩子去体检,因为有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患痛风,且起病年龄更小。李天旺介绍,痛风的发病易受遗传因素影响,家族性痛风患者往往比非家族性者起病更早,病情更严重,且双亲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者比单亲有痛风和高尿酸者病情更重,发病年龄更小。此外,痛风的家族性聚集可能还和同一家族的日常饮食等生活习惯相近有关。

“阿奇母亲那边的男性亲戚包括外公、舅舅都患有痛风,当家长有痛风病史时,更应该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和日常饮食,鼓励孩子多运动。”风湿免疫科郑少玲主治医师介绍说,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血尿酸增高并伴有关节、肾脏等器官损害的一组疾病,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过饱和状态的尿酸钠微小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滑膜、肌腱、肾及结缔组织等,形成结石,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等多种系统损害。”郑少玲提醒,目前痛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因此,要加强对儿童痛风的预防与日常管理。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孩子,更应定期进行体检,查一查血尿酸情况,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干预,视具体情况给予减重、饮食控制、运动或用药等干预措施,争取尽早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

此外,与成人不同,儿童痛风的发作部位往往不一定是典型的“大脚趾弓”(第一跖趾关节),而更常见的是脚踝,甚至可波及手指关节。当出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痛时,应注意急性痛风发作的可能,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严重升高者,也应考虑给予药物干预。 

有痛风家族史不用慌,风湿专家教你防 

“痛风的发病机制是清晰的,治疗靶点是明确的,治疗手段是有效的。然而,中国痛风患者控制现状并不理想,多数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降尿酸治疗。如果痛风患者在初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往往逐渐加重,最后变得难以控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李天旺告诉记者,缺乏对痛风、高尿酸血症危害的认识,没有树立正确的痛风管理理念,是越来越多痛风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李天旺介绍,痛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两种常见的肾脏损害。一是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可仅有轻微间歇性蛋白尿,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出现尿毒症。二是尿酸性肾结石,初期时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可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感染可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

据悉,近年来痛风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主要诱因之一是“祸”从口入,饮食与痛风密切相关,了解痛风饮食注意事项,减少痛风发作,是防治痛风的关键。 

如何减少痛风的发生?

1.多饮水,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到3000毫升。

2.多运动,但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之类的有氧运动。

3.碱化尿液,使尿pH(酸碱度)维持在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

4.多吃素,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5.避免摄入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

6.限制牛肉、羊肉、动物内脏、高嘌呤含量的海鲜,以及老火汤、火锅。

7.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限制含酒精饮料、啤酒和白酒等。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