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太激动了!我竟能在广州清洗2000多年前的陶片
2019-04-15 22:31 羊城派 原创
粤港两地学生在南越王宫博物馆体验考古整理工作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艳萍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想想都激动!我竟然能亲手清洗2000多年前的陶片!”4月13日,来自香港的港大同学会书院广州历史文物学习团来到广州,与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一起到南越王宫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其中考古整理陶片的体验活动令同学们大呼过瘾。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自1975年以来,发掘出西汉南越国和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殿和池苑等遗迹。遗址自下而上,层层叠压有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至民国等12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南越国时期的地层出土有四叶纹、云箭纹、万岁文字瓦当,还有板瓦、筒瓦、折腰瓦、带钉瓦等。其中部分瓦片施釉,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釉瓦。

在活动中,考古专家、南越王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灶新为同学们介绍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历程,并借助出土陶片介绍了判断器物的年代和属性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同学们还能亲自参与清洗陶片和分类整理工作。分类所用的陶片,皆出土自南越国宫署遗址中的南越国地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南越国制陶工艺的理解,还对考古整理和考古类型学有了一定认识。

南越王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众考古是考古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广州市内的大型遗址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利用馆内遗址、文物资源,积极为观众提供考古知识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体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本次考古整理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了解考古工作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关注度。

据了解,在南越王宫博物馆举办粤港两地学生交流活动已不是第一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两地青少年交流日趋频密。

南越国宫署遗址作为广州城建史的开端,承载了岭南中心地两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这里举办学习粤港两地交流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粤港两地学生对岭南历史文化的认识,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鼓励粤港两地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促进粤港两地文化共享繁荣、共同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知多D】如何进行考古整理?

一、考古整理

考古遗存经发掘后,需转入室内进行考古整理。

整理工作主要包括:Ⅰ、梳理地层、遗迹的关系;Ⅱ、对出土遗物进行拼对修复;Ⅲ、以出土地层或遗迹为单位对遗物进行分类统计;Ⅳ、对遗物进行特征描述、测量、绘图、摄影、拓片等。

考古学家通过考古整理使考古遗存及相关信息系统化,且得到详细记录,对遗址整体的年代、结构、性质有较深入的认识,为编写考古报告及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流程

(一)清洗陶片

1、严格以地层为遗迹单位进行。

2、使用软毛刷对陶片进行清洗,去掉泥土,防止影响分类。

3、清洗后陶片需晾干,干后不明显处写编号。标签不能扔掉。

4、完整、可复原的标本填写登记卡。

(二)按颜色分类

将清洗好的陶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三)按内外纹饰分类

比如这批南越国陶片,可按内外纹饰分为圆点纹、绳纹、弦纹等。

(四)统计数量并填表,尝试描述遗物的特征。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胡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