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城市发展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城市规划中,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列入日程。
10日,《广州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开始招标,提出优化儿童活动设施布局、营造儿童活动空间环境的构想,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导。
设置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设施
目前,深圳、长沙等城市进行了一些儿童友好城市的探索。例如,长沙以市内10所小学为试点,提出独立、连续、安全的上下学步行路径方案,针对行人过街的主要道路节点及学校出入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划定“爱心斑马线”等方案。
广州的规划导则编制也非常关注儿童出行问题。其中要求,构建儿童独立安全活动圈,提供安全、趣味、绿色的街道、学校及周边环境,打造安全、连续的步行路径,并营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儿童友好型街区。
社区要配备足够的儿童活动空间
在城市尺度上,将构建儿童城市公共活动圈,提供充足多样的服务、并保障其便捷可达性。
此外,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增设安全、有趣的儿童友好型活动设施,设置具有探索性、益智性的游戏空间。
对新增的公共空间要着重考虑儿童体验场所设计的特殊性,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指引要求。在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地,科学规划自然空间环境建设和设施,鼓励儿童体验野外环境,逐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的现状。
提供适合各年龄段的非硬化主体步行径和多样化互动空间。还要提高学校及周边地区、游憩场地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弥补社区儿童公共空间不足,强化儿童参与。
在社区层面,全面推进社区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建设,探索研究与基层社区管理相衔接的儿童友好型设施配套标准和模式,新建或扩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
制定社区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建设标准,确保社区配备足够建筑面积的儿童室内活动空间。规划导则将提出现有社区公园等公共儿童户外场地的改造更新目标,制定对社区现有的活动设施改造升级的建议。(杜娟 陈忧子)
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在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决议中首次提出,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
也就是说,所谓儿童友好城市空间,不是要建设一个儿童主导的街区或城市,而是通过一定措施,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
来源 | 广州日报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