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药物疗效减退后咋办?专家:​DBS疗法将带来第二“蜜月期”
2019-04-11 09:25 羊城派 原创
开展DBS手术的时机很重要,对于药物治疗有效、且有第一个“蜜月期”的病人较为合适。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认知障碍,说明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时手术意义已经不大

文/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有“慢性癌症”之称,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

专家表示,药物治疗一直是PD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吃药效果较好的“蜜月期”一般只有4-5年时间,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有望给患者带来第二个“蜜月期”。

中国每年新发帕金森病例近10万

家住广东揭阳的黄阿姨,今年60岁。大约10年前开始,她出现双上肢震颤,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美多芭药物治疗7年多,症状一度得到改善。但去年开始,黄阿姨的症状加重,即使增大药物剂量,她的双上肢仍然频繁震颤,步态木僵,连转身都极其困难。

据悉,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和姿势步态障碍。

和黄阿姨一样,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提高至1.7%;而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3%-5%,且每年新发近10万病例。据推测,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将达到近500万,成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宁波表示,帕金森病在我国还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三低”状态。据统计,其在我国的就诊率仅为40%,诊断率仅45%。超过九成大众不了解帕金森病,其中过半认为帕金森病即“渐冻症”;超过93%的人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手段。这也给帕金森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DBS疗法有望给患者第二个“蜜月期”

宁波指出,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左旋多巴、美多芭、安坦等。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被称为“蜜月期”,但一般只有4-5年时间。

“蜜月期”后,50%-90%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运动波动症状,如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指患者在生活中常表现为突然僵直无法动弹,比如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等),还有异动症(指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另外,长期服药,其疗效也会逐年减退,即产生耐药性。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其病死率。

“帕金森病患者首选药物治疗,随着时间延长,药物疗效逐渐减退并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时,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有望给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第二个‘蜜月期’。”宁波说。

宁波介绍,脑深部电刺激(DBS)又称“脑起搏器”疗法,具体来说,这是一种将带有触点的电极置入脑深部特定核团的手术方式,置入的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电池)相连,后者可通过电极向脑内特定核团发送电刺激,以调节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相关的神经环路。

我国于1998年首次使用DBS,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医疗中心开展该手术,全国手术量达到6000多例。在宁波看来,DBS具有非破坏性、可逆性、可调控性,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减少服药剂量,提高生活质量。

去年11月,黄阿姨就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了DBS治疗。术后,黄阿姨双侧肢体震颤、僵直及运动迟缓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羊城派记者近日见到她时,她已经行走自如。她表示,此前每天需服药3次,每次一片半,如今服药频次减少至一天两次,剂量也减少为一次3/4片了。

宁波提醒,开展DBS手术的时机很重要,对于药物治疗有效、且有第一个“蜜月期”的病人较为合适。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认知障碍,说明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时手术意义已经不大。“在广州,该手术尚未普及,很多患者也不够了解,或者害怕接受手术。但错过手术时间窗,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建议患者尽早去医院检查。”宁波说。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