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百万人口以下中小城市取消落户限制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
新闻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近年各地竞相打开“城门”抢人才,国家在宏观层面也不断推出户籍改革新政——如全面取消中小城市和城镇的落户限制等,在一定范围实现“想入就入”。
可以说,户籍制度改革这些年一直在推进。但此次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仍是前所未有,其核心精神则可概括为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放宽”。
减少或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无论是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还是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不仅于此,对城市千百万外来打工者来说,入籍城市亦是许多人内心的渴盼。多年来,他们虽在城市工作,但因户籍束缚,却享受不到当地的公共服务;许多家庭不得不夫妻分离,或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全面放宽放开户籍限制,既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亦是顺应民心之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两者之间相差16.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城市吸纳和沉淀了大量外来人口,但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只能做城市的“漂泊者”而难以真正融入。
这既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也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更是对个体权利的极大不公。
打破户籍壁垒,并不只是个“任务”,亦非仅是“落户”那么简单,其背后还牵涉诸多利益调整和公共服务的相关跟进。
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是吸纳外来人口的高地,但随着产业转移及户籍壁垒的逐步破除,内地一些大城市对人员和要素资源的竞争力亦在提高,形成回流效应,这对珠三角人口政策的挑战日渐显现。
珠三角的城市密集,人口密度也远高于一般地区,在破除户籍壁垒与科学合理调配公共资源的平衡方面无疑面临更多挑战。但对于先行先试的广东来说,这是挑战亦是机遇。
显然,作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既要有超前的制度创新意识,更需要有以民为本的服务精神,为城市新人在落户、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打破壁垒只是户籍改革第一步,从政策放开到现实落地,还需有更多后续改革措施配套与跟进。个中会否形成“中梗阻”?能否吸引农民或外来人员自愿入籍城市?面对城市人口较快增长,如何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城市公共服务如何不打折?所有这些,都将考验政府的决策智慧。对广东来说,更需将“放开放宽”的改革精神融入到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考量。
来源 | 羊城晚报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