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之年,新医改将迎来十年检阅。健康广东建设的宏伟蓝图早已绘就,接下来如何谱写建设发展新篇章?
即日起,广东卫生在线推出“健康连线”栏目,邀请卫生健康领域大咖,共话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发展新未来。
本期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 詹启敏
中国健康事业发展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但也面临很多挑战。
我国临床药物中95%的最早知识产权来自国外,这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医院里大型的核磁、彩超、微创器械等医疗装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有些医院甚至全部来自国外;临床的标准规范指南95%借鉴国外,我们对心血管的标准规范指南贡献大概在3.5%,肿瘤贡献不足1%。
这些都是和我们医疗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的,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别的路径,只有创新驱动。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清楚,所以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的进步之魂”。
科学研究前沿技术的任何一次理论和技术重大突破,都对医学带来很大帮助。比如优化临床决策和手段,过去主要靠临床经验,现在发展到精准医学、整合医学、转化医学;我们过去一个药物包打天下,今天任何一个药物都有特定人群;随着更多的科技手段参与疾病诊断,还带动了医疗模式的改革等等。
尽管现代医学近几百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人类生命极其复杂,我们对疾病的了解还是冰山一角。我们治疗肿瘤的方法很多,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医疗等,但每年还是有280万人死亡。因为对水面下的情况了解不够,甚至很多治疗是被动的、盲目的。
只有对疾病深层次的问题继续探索,才会找到新办法、新手段。有很多的前沿科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都将支撑我们对医学的探索,深圳在这方面发展很快;医疗设备在朝着数字化、遥测化、微创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小型化发展;还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帮助药物研发和应用、临床决策、远程医疗、卫生政策制定等更加科学化。
健康上不上得去,医院将发挥很大作用。世界一流大学都把科学研究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涵,并借此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制定标准规范,引领医学发展。我们也要积极建设研究型医院,加强科技的创新,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医院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方面。
在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破解重大疑难杂症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目前香港和广州非常不错,可以发挥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不断创新并实现成果转化,未来能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
编辑|尹蓁 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了解健康中国战略的权威解读
为医改践行者点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