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张华
阳春四月,早晚温差起伏较大,忽冷忽热正是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的易发季节,尤其老人、儿童和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人群,由于抵抗力差,更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各种疾病。
专家提醒大众, “春捂秋冻”, 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室内注意通风,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多喝水,让气道粘膜保持湿润。
春季为何这么容易被传染?
春季潮湿、高温,正是病毒和细菌繁殖的季节。同时,在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病原微生物密度增高,使病原微生物更容易通过呼吸道侵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沈振宇教授指出,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细菌或病毒有一个共同点,都寄生在人的鼻咽部的黏膜上,使人在感染早期就有咳嗽、咽痛、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由于有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多像感冒,容易被忽视、误诊,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险,还会因为病人不断地排放病菌、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病菌、病毒正是借咳嗽、打喷嚏喷出的唾沫星子通过空气传染给别人的。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四大常见春季呼吸道疾病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有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
所以,沈振宇教授指出,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盲目自行购买抗生素治疗。
(1) 感冒
小儿感冒后,常先有发热,同时伴有喷嚏、流清鼻涕、咽部不适及干咳。2~3天后,流出的鼻涕变浊甚至呈脓性,咳嗽加重可有少量粘液痰。
要注意上感是许多疾病的初期表现,例如幼儿急疹、猩红热、流脑、腮腺炎等,开始仅有感冒样表现,以后才出现有关特殊症状、体征,所以感冒后还需注意病情的发展。
预防措施:感冒自然病程大约一周,1周不愈多有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发热、鼻塞、流鼻涕可对症用药。
还需要提醒的是,感冒后声音嘶哑、说不出话,表明有继发急性喉炎,严重者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喉梗阻,需要及时做雾化治疗。
(2)流感
季节性流感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
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
(3)诺如病毒感染
如果感染诺如病毒,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4)肺炎
肺炎球菌一般定植于鼻咽部,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时候,肺炎球菌不易“兴风作浪”,然而一旦人体免疫力低下,肺炎球菌即可“趁虚而入”,不仅引起肺炎,甚至可能引起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等严重的侵袭性疾病,
沈振宇教授介绍,婴幼儿肺炎球菌携带率高,携带率为高达85%,免疫力低,是易感染肺炎球菌的主要原因。宝宝出生时能够从妈妈体内获得母传抗体,但是它只能保护宝宝6个月左右。
6个月以后,母传抗体几乎消耗殆尽,而此时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于是就给肺炎球菌提供了入侵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细心的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前几乎不生病,而6个月后却成了医院的常客。
预防措施:肺炎球菌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肺炎球菌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赖志胜强调:“经验证明,被动治疗不如主动预防!及早进行预防接种、为宝宝构建起免疫屏障,让宝宝获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目前普遍推荐的对抗婴幼儿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赖志胜副主任还建议家长,多给宝宝喝水,保护呼吸道湿润,同时也尽量少带宝宝前往人流密集区域以避免交叉感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