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谭铮 通讯员 罗钰红
记者翻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现,此通知于2018年6月19日由教育部正式发布。根据通知显示,教育部依法终止了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公布了详细的名单。
一则旧闻获得国内高等院校老师及留学行业等人士的关注,让记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份名单。对于N+N的合作办学模式,再次提醒有意办理的学生,审慎选择。
234个终止项目中,赫然可见名校
梳理教育部公布的这份名单后,记者发现,在234个被终止的项目中,英国有60个,澳大利亚有45个,美国也有25所大学受到影响。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英国的华威大学,澳洲的墨尔本大学、南澳大学,美国的纽约大学、休斯顿大学等知名高校赫然在列。
再看名单当中涉及的国内高校,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高校也在其中。
在234个被终止的办学机构和项目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5个,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中德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剩下的22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省最多,共有100个项目被终止,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有31个和28个项目被终止,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中外合作办学已存在多年,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如“2+2”,即国内读书两年,国外读书两年。不少中国学生通过这一途径,深切体验了国外生活和学习的乐趣,甚至改变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合办项目增多,问题逐步显现
据了解,此前不少高校在校学生通过“2+2”、“3+2”的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交流交换项目出国的学生随之逐年增多。“2+2”、“3+2”项目也被称作“国际合作双文凭项目”或“国际本科项目”,其所获学位当时可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不少高考未如理想的同学,通过中外学分互认项目,获得了海外优秀的教育资源。
随合办项目或机构的逐渐增多,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盲目开展合作办学、自身管理能力有限、办学水平不高、忽视外方资质以及规模型增长模式遇到瓶颈。
为此,教育部加强了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对对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注册认证系统;设立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年报制度和定期评估核查制度;立退出机制,实现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等。
参加过此类项目的王同学向记者表示,项目看上去很有优势,但实际却是镜花水月,高昂的学费花出去了,但收获不了实际的内容。
王同学说:“究其原因,学籍和归属感还是属于国内的学校,在国外的1到2年时间,课程衔接困难,教学质量也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一切都是学校统一办理,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而已。”
业内人士:合作办学项目≠留学
琥珀教育项目经理汤慧艳表示,国内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资金要求高,学习和体验的课程少,意味着即使去了国外学习,并不能像真正的留学一样获得优质的人脉和好的教育资源。“可选择的海外合作大学是受限的,想就读真正的一流名校,几乎是不可能。”
汤慧艳表示,“2+2”、“3+2”项目的核心,是学分互认,而中国与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乃至教学评估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实现学分互认。其次,国外一流名校的学位本就紧张,几乎不可能招收中国排名不对等大学的学生。“无论是从课程、师资或是学分的匹配度来说,都不太现实。”
此外,就选择的专业而言,汤慧艳表示,中外两所大学彼此认可学分的专业也是有限制的。如果学生在出国的过程中,想修改专业,但所选专业有不属于合作办学项目规定范围的,那就更费周折了。“学生已修的大学学分可能只能部分转移,如果学生依然选择去该合作大学,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学费才能完成学业,有的学生甚至只能从大一开始读起。”
留学机构建议,想要接轨国际教育,可直接申请海外大学。高中生可以通过预科、桥梁课程等方式入读海外本科。至于N+N的办学模式,需要谨慎对待。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