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来!广州再添“新名片”:七千里绿道绘城市“血脉”
2019-04-01 16:10 羊城晚报
经过近十年的精雕细琢,广州绿道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像一条条绿色的“血脉”,为这座城市中热爱生活和自然的人们提供着氧气和能量

文/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梁喻

绿道已成为广州立体交通系统组成部分,图为荔湾区绿道一景。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南沙区滨海绿道经过蕉门公园,绿道两边景美人美。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海珠湖公园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被誉为广州绿心。园内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秀。绿道环绕着湖而建,全长2.6公里。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莲塘春色”位于广州增城区增江河畔荔城街莲塘村,东边紧靠增江河,西边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整个村子被青山绿水包围着,是增江画廊绿道1号线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莲塘村绿道在河畔边树荫下,风光无限。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生物岛环岛绿道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该绿道作为珠三角绿道系统的“省立一号”绿道,总长达10443米,匠心独具设计的岭南风情滨水骑游系统,被评为广东省绿道样板工程和“羊城最美绿道”。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珠江两岸绿道建设已趋完备,堪称城市绿道典范。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南肺”等广州众多湿地已与绿道交织成一张大网。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南沙区滨海绿道,是观看南沙建设的好平台,总可以看到现代化的酷炫景象。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羊城晚报整版报道

林庄农家乐老板邱志伟是广州增城区莲塘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08年当地开始修建绿道,2009年绿道建成,他从2010年开始经营农家乐,他的店是当地第一批通过验收的13家农家乐之一。

邱老板表示,刚开始经营农家乐的时候有赖于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他得到了政府一次性补助3万块钱,店里一开始才4个帐篷,现在可以一次性摆50桌,以前是自己炒菜,凡事亲力亲为,客人渐多之后,他们自己洗碗都洗不过来,饭都没时间吃,经常一天才吃一顿饭,为了让客人吃得满意,他们请了厨师和服务员,而且很多服务员都是请的本地人。

莲塘村绿道上的双人自行车。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骑一下单车,吃一下农家菜,摘一下水果。”是他对莲塘村绿道旅游的形容,他称绿道为“致富之道”。回想过去,邱老板感慨道,以前村里很穷,大家读书都没钱,很多男的娶不到老婆结婚,他们家里房子都没有。在绿道的带动下,整个村子的环境更好了,也带来了财富。

莲塘村农家乐客人坐车游绿道。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汤铭明 摄

几年的农家乐经营下来,邱老板的店在客源高峰期试过一年纯利润达一百万元,现在基本上保持在一年六七十万元左右,他不仅买了车子,连房子都有三套了。

据了解,增城绿道在广东省规划建设最早,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将绿道与沿线的村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经过近十年的精雕细琢,广州绿道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像一条条绿色的“血脉”,为这座城市中热爱生活和自然的人们提供着氧气和能量。

临江大道绿道景色宜人。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家住潭村、公司在花城汇的年轻创业者杨梓龙,经常选择骑车或者走路上下班。对于他来说,行走在临江大道的绿道上,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当从钢筋水泥的珠江新城CBD脱身而去,穿过一条马路,转瞬到了看得见江水、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风语的临江绿道,“那是一种穿越了时光、温柔了人间的美妙感觉”。

春分,广州二沙岛绿道,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广州绿道得以被市民高度认可,整体生态的保护也是关键一招。绿树成荫之余,野生的鸟类种群也得到了保育。绿道的建设,近年逐渐结合公园绿地、主题花景、滨水湿地、森林公园、慢行系统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景区中建绿道,通过绿道建设景区”。广州的绿道建设已经从量的增加实现到质的提升。

城区绿道、平原绿道、山体绿道、水上绿道……广州绿道所呈现的多样性,也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多样性。这些绿道犹如一条条绿色丝带,串起城市的山、林、城、海、河,不仅成为了市民的“休闲之道”,还是游客的“历史文化之道”、农民的“生财之道”。

从2010年正式在全市范围启动绿道网建设工作,如今的广州绿道3500公里,总里程位居全省首位,先后获得国际“可持续交通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千里绿道、万民共享”已成为幸福广州的新名片。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