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等与西班牙古生物学家瓦伦西亚诺通过合作研究,确认来自新疆乌伦古河流域哈拉玛盖组和可可买登组的几件鼬科化石标本都属于刃貂(Hoplictis)属,这也是刃貂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这一中外学者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已获最新一期学术期刊《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
据正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访学的江左其杲介绍,经过系统对比,研究人员认为中中新世早期(1700万-1500万年前)乌伦古河流域哈拉玛盖组的刃貂和已知的刃貂都不同,代表刃貂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白虎刃貂。
物种以代表西方的白虎命名,指这种刃貂发现于中国西部地区,并和虎一样有着锋利的牙齿。白虎刃貂是刃貂属已知个体最小的物种,和现代的黄喉貂和渔貂体型接近,体重大概在2-5公斤左右。
同时,白虎刃貂和早中新世晚期(1800万-1700万年前)/中中新世早期的努氏刃貂、安纳托利亚刃貂一样,下裂齿仍然保留了下后尖和相对较宽的跟座,显示出类似的演化水平。
不过,在中中新世晚期(1400万-1200万年前)乌伦古河流域,白虎刃貂已经被另外一种刃貂取代。可可买登组的刃貂化石标本牙齿因为过于破碎,无法准确鉴定到种,但根据齿槽和下颌特征,这件标本与欧洲同时期的海氏刃貂可能属于同种,其体型明显大于白虎刃貂,可能和现代的狼獾近似,体重超过10公斤。
江左其杲指出,刃貂是一类中到大型的蜜獾类鼬科动物,牙齿锋利如刀片,很可能和猫科有着类似的习性,在猫科繁盛前占据了类似的生态位。刃貂最早发现于早中新世晚期,繁盛于中中新世(1700万-1100万年前),于晚中新世早期(1100万-900万年前)灭绝。
刃貂的化石主要发现在欧洲和西亚,在北美也有少量化石记录。作为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桥梁,东亚地区此前却一直没有刃貂的化石记录,本次对来自新疆乌伦古河流域刃貂化石的研究确认,也是填补了这一空白。
他表示,乌伦古河流域的刃貂化石和近年来发现的犬熊化石一样,说明亚洲地区的中新世时期的动物组分和欧洲其实十分类似,之前很多只发现在欧洲的属种在亚洲的缺失是化石记录不完备。
这也揭示出一些在欧洲北美都发现,而在亚洲却没有的种属,很可能是也是化石记录不完全所造成。随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化石发现和研究必将证明:中新世时期欧亚大陆内部及其与北美的生物交流比过去认为的多得多。
来源 | 中新网
责编 | 卢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