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全球191所名校后,他这样说……
2019-03-27 13:49 羊城派
“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转变”

文/图 羊城派记者 谭铮

周成刚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一名身处教育行业的“老留学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经常思考着一件事: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教育。

6年前,周成刚带着这个疑问,踏上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他先后走访了近20个发达国家,107个城市,191所学校,行程跨越20万公里。采访了上百位中国留学生和学校的老师及招生官。

日前,带着途中见闻集结成的《由东向西看教育》一书,他出现新东方举行的春季教育展上。

国际教育最重要是思维的转变

教育展讲座座无虚席

对于当前国内众多的国际学校,周成刚表示,国际学校的普及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意味着家长为孩子将来与世界名校接轨做准备。“我希望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外面世界和学校的途径,在他们选择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做出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 周成刚说:“过去很多学生去国外读硕士和博士,那是主流。现在的主流则是去国外读本科或高中。”

周成刚认为,现在很多父母陷入了一种“迷思”,认为只有送出国门,才是接受真正的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他表示,如果一个人思想不转变,在国外待多少年都没有用。周成刚说:“东西方在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西方也在学习东方。他们认为东方的孩子基础不错,很专业。而西方的孩子则思维活跃、开放、包容,有创造性和批判思维。”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源于中国对世界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学习借鉴的过程。

终身学习,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周成刚在书中记录了一群不一样的年轻人:罹患脑瘫的莫天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努力,高分通过托福和GRE考试,收到美国两所重点大学的offer;收到哈佛大学MBA offer却决定延迟入学的高宇同;从剑桥大学走上中东战场报道第一线的傅晓田;选美冠军、金融学霸、演员、创业者,从不拘泥于过去成就的莫小奇……他说,从这些年轻人身上,他看到成长最重要的不再是一时成绩的好坏,也不再是抢跑的先发优势,而是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拥有持久的耐力和后劲儿。

周成刚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当前管理着中国一个巨大的教育公司,有6万员工,“我怕自己哪天不学习,跟不上这个时代,公司就毁在我手上。”他表示,现在已经没有整段的时间让他去学习,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英语叫做time management。当调整好生活、工作与学习后,他们会成为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