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量连续两年跑赢北上广 那些来深圳的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人口增量连续两年跑赢北上广 那些来深圳的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深圳发布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

其中
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增长合计150.45万

约占全省的85%。

深圳更是以新增49.83万人的数量

高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深圳2016年新增常住人口52.97万,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61.99万,2018年新增常住人口49.83万人……

3年累计增加常住人口达165万,连续两年增量领跑北上广深。


这么多人都去哪儿了?



从区域来看

——经济大区人口增量位居前列


《深圳统计年鉴2018》发现,截至2017年底,深圳常住人口数量排名前五的区分别为:宝安区314.90万人、龙岗区227.89万人、龙华区160.37万人、福田区156.12万人、南山区142.46万人。


而从年鉴统计的2013年到2017年人口增量来看,宝安区、龙岗区、南山区分别以44.52万人、33.42万人、30.55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


单位:万人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人口经济学专家黄成表示,一座城市是否真的充满经济活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大家会“用脚投票”作出选择。

这也意味人口增加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活力有着密切关系。


梳理数据不难发现,南山、龙岗、宝安2019年GDP分别位列深圳第1、2、4名,尽管宝安区GDP排名稍有逊色,但令人瞩目的是,截至2018年底,宝安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3900家,超过南山区,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而对于正迎来深圳“东进”重大机遇的龙岗来说,2018年该区GDP预计超过4200亿元,增速重返两位数达11%,位居深圳全市第一。


上述区域之外,作为GDP长期雄踞深圳榜首的创新产业大区,南山区的人才吸引力尤其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可谓毋庸置疑。2018年年底,在工信部研究院赛迪顾问对全国968个市(不含直辖市)辖区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等17项指标的综合评估中,南山区位居中国百强区之首。


从行业来看

——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四成


“今年公司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需要新招大量人才。”不久前,在深圳一场大型高端人才招聘会上,来自某科技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从事领域多属业内前沿,招聘对象也要求是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伴随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圳正吸引大批创新人才不断涌入。在常住人口不断跃增的背景下,产业的变迁与升级已然成为驱动人口结构演变优化、提高常住人口“含金量”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深圳引进人才的平均年龄约27岁,这恰好是硕博毕业的年龄。如此庞大的年轻化、高学历人口流入,专业背景结构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金融等领域为主。而从人才流向来看,近3年深圳引进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向支柱和新兴产业集聚明显。


在《深圳统计年鉴2018》有关2017年末就业人员人数统计中,仅制造业就占比达40%。



人口增长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人才聚集

——全市人才队伍总量达510万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北大毕业生很多选择了去深圳和杭州,深圳更是成为吸纳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二多的城市,2018年数据达472人,接近留京人数一半。华为、腾讯更成为包括北大在内的多所高校毕业生最受青睐的就业单位。


人才加速向支柱产业集聚背后

深圳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也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德国柏林、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近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赛的10个海外分站赛陆续开赛,来自全球的1850个“高精尖”项目,将激烈角逐最终的来深决赛名额。


“深圳将着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福金介绍。


上述背景下,深圳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推进人才政策系统性优化重构,进一步增强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


良禽择木而栖。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全市人才队伍总量达510万,全职院士41人,七成院士在南山,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480人,2018年新增2547人。


产业升级

——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产业升级带来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人口结构的优化也在赋能深圳提升产业竞争力。


2018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2018年深圳获得16项国家科技奖,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达84.99%,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PCT国际专利申请14058件,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一,实现全国城市“15连冠”;

深圳全市新增登记商事主体48.5万户,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11.9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上述背景下,2018年,深圳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全球产业链,塑造群网化城市星球》中,深圳进入前十。




来源:南方日报、深思网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