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秋霞(另署名除外)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两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有200万,每年因卒中死亡人数高达150万,是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且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大部分病人就算能够逃过死亡一劫,未来的几十年都要和中风后遗症做斗争。一代中医针灸名家靳瑞总结的“靳三针”为不少中风患者的康复助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靳三针”的来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介绍,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针灸推拿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治,属岭南针灸新学派。靳老70年代在海南时,用针灸印堂穴、迎香穴、上迎香三个穴位的方法治好了很多人的过敏性鼻炎,因此有了“鼻三针”的说法,既指三个穴位,也指针灸三次就能好的意思。
后来他便把临床上最常用,配穴较为固定,而且临床上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几个穴位,给予一个固定的处方名,如位于手上的曲池、合谷、外关,他就将之称为“手三针”;位于足上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便成了“足三针”。久而久之,处方慢慢多了,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靳三针”配方。
【病情稳定后就可开始针灸康复】
庄礼兴主任介绍,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且神智恢复清醒后就可开始康复训练,其中用“靳三针”进行针灸康复也是其中一种康复手段。并根据中风的不同分期和不同的病症进行不同的取穴。
中风针灸康复最重要的三针是“颞三针”,在患者病灶侧取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没有具体穴位名称)。
如果患者是迟缓性偏瘫(俗称“软瘫”), 可以分别在病、患侧的手足扎“手三针”(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如果患者是痉挛性偏瘫(俗称“硬瘫”),手部痉挛的扎“手挛三针”(极泉穴、尺泽穴、内关穴),足部僵硬,走路困难的,扎“足挛三针”(鼠溪穴、阴陵泉、三阴交)。
如果患者有说话不利、流口水、吞咽困难的,扎“舌下三针”(上廉泉、左廉泉、右廉泉)。
此外还有针对不同部位症状的“口三针”、“腕三针”“踝三针”等等。
【疗效取决于穴位还有手法】
庄礼兴主任介绍,靳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其疗效不仅取决于穴位,也在于手法。每针扎进去病人要有“得气”的感觉,即相应位置又沉又紧;针灸医生的手也要能感觉到“得气”,针进入后不是空空虚虚,而是要如鱼吞钩,比较考操作者的功力。
每个针在相应穴位上留针约20-30分钟,这期间,针灸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如果病人体质虚的,则要用手法进行补;病人体质实的,则要用手法来泄。
这样“穴位+手法”,则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介绍,靳三针疗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适宜诊疗技术,用靳三针治疗中风病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