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敏锐,在文学荒原见证光荣梦想: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文学评论榜单揭晓
2019-03-24 09:48 羊城派 原创
文学评论入围作品公布

评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管宁  《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贺绍俊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贺仲明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复生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陶东风  《广州大学学报》主编、教授

伍方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于爱成  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钟晓毅  广东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教授

张闳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学评论入围作品(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晴画报研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4

程永新《一个人的文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7

霍俊明《陈超评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88

刘艳《严歌苓论》  作家出版社 20185

孟繁华《小说现场——新世纪长篇小说编年》 商务印书馆 201810

南帆《文学理论十讲》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4

王兆胜《天道与人道——中国新文学创作与研究反思》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5

谢有顺《成为小说家》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1

张新颖《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 上海三联书店 20182

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晴画报研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0月
钩沉索引 文图互证

该书是陈平原在晚清画报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涉及晚清到民国初年画报120余种,配以300多幅图片,将新知启蒙、宗教传播、儿童画像、革命叙事、女子学堂、帝京想象、胜景民俗、科幻小说等诸多内容,通过各自独立但又有内在关联的十篇文章,对晚清画报缤纷的面目予以生动再现。

该书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论述,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有助于读者深刻了解晚清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在密实的文献功夫基础上,钩沉索引、文图互证,带人走入动荡而复杂、旖旎而端肃的晚清文化现场,并不断生发出新问题与新视点,在学界引领潮流、发凡起例,实则构成晚清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典范。

——于爱成

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主题贯穿 酝酿新变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是陈晓明的一本文学批评集,虽由文章结集而成,却贯穿了作者始终关注的现代性主题,现代性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当代文学,也不断酝酿着文学的新变。

作者通过对文学文本及现象的批评,揭示了当代文学在现代性的激发下寻求自身道路的精神状态,认为现代性作为一项“未竟的事业”,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中国文学的经验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均有精彩的见解。

——贺绍俊 

程永新《一个人的文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年7月
个人洞见 见证时代

《收获》杂志,程永新,先锋小说——这三个词对于当代中国作家而言,是文学品质的验证标识。这本《一个人的文学史》,是程永新在《收获》杂志的几十年时间里,与当代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打交道的个人见证。

他见证了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先锋小说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收获》杂志的伟大功绩。程永新如同埋伏在文学荒原上的猎豹,以他对文学的热忱、敏锐和耐心,以及其专业的编辑能力和罕见的文学洞见,一次又一次,猎捕了一个时代的文学。

——张闳 

霍俊明《陈超评传》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8年8月
精准呈现 精神纹理

作为当代杰出的先锋诗人、批评家和诗论家,陈超驰骋文坛数十年,结下了众多命运伙伴与心灵密友。他的离去让无数人黯然神伤。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霍俊明以意识流般绵延的心灵细线,勾连日记、书信、诗歌、随笔、诗论、手稿等大量“私人文本”和“传记材料”,精准呈现恩师隐伏其中的人生曲线、隐秘细节、时代褶皱和精神纹理的同时,让我们重温一种久违的艺术人格全面熏染的师徒关系,仿佛回到了文学的黄金时代。有了这部纪念碑式的文学传记,陈超从此在诗歌和历史和亲人朋友中永生!

——吴子林 

刘艳《严歌苓论》  作家出版社 2018年5月
资料翔实 文笔优美

当下文学中真正优秀的作家论已经越来越少,这关乎作家论的写作难度,也与学术研究风气有关。刘艳的《严歌苓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有意义的追求,它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对作品阅读分析细致贴切,又借鉴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等多种现代理论,资料翔实,文笔优美,既全面考察了严歌苓的创作特色,更以女性评论家的独特优势,准确捕捉到作家与作品之间的深层精神联系。这是迄今为止最深入全面的严歌苓专论,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家论著作。

——贺仲明

繁华《小说现场——新世纪长篇小说编年》 商务印书馆 2018年10月
现场评论 精辟剖析

孟繁华是纯文学的长久捍卫者,他的批评新作《小说现场:新世纪长篇小说编年》收录了他从新千年到2017年间撰写的百余篇小说述评文章,纵向记录了21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历程,并以现场评论的形式,鲜活、生动、精辟剖析了125部优秀长篇小说,在将文学看成是人的丰富而复杂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挖掘出了文学的最佳价值主要存在于那些具有超越性的经典作品中。

所以,发现当代长篇小说里那些具有经典性或经典因素的文学存在,并将它们广泛传播出去,让它们存续下来,这正是孟繁华理论批评的最高理念。

——钟晓毅 

南帆《文学理论十讲》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8年4月
历史视角 答疑解难

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近十年来的理论思考。今天的文学理论必须重新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重新打开进入社会历史的通路。在这样的理论关切下,南帆的《文学理论十讲》将历史视角贯穿全书,围绕文学性、文学形式、文学类型、真实与虚构、人物性格、大众文学、文学批评等十个专题展开论述,延续了文化关系分析方法的同时,建构了理解与阐释文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文化坐标,多角度、多层面地回答了当今文学的学科定位、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如何介入社会历史等问题。

——管宁 

王兆胜《天道与人道——中国新文学创作与研究反思》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反思人道 高屋建瓴

王兆胜的文学研究文集取名《天道与人道》,可谓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读后感到一股天地之气浩荡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本书收录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思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学”、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得失利弊,在充分肯定人的解放、个性自由等启蒙主义、人道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更重点反思了其消极后果,指出“人道”如果没有“天道”的制约,必将走火入魔,失去对宇宙天地的谦卑敬畏之心,变得无法无天。

本书主张人道与天道的再度融合,在现代性反思语境下重申文学的形而上关怀。在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阅读本书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

——陶东风 

谢有顺《成为小说家》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世俗关切 理想情怀

谢有顺的这部演讲集表达了他的文学理想,概括了他心目中的基本“写作原则”,那就是“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这也正是他所谓“文学的常道”。在他看来,文学既要有精细的俗世经验,又要有深广的灵魂空间,二者兼备,才能造就好的文学。结合中外文学史,谢有顺对理想中的文学进行了勾画,由此给我们呈现了文学的意义,以及它的朴素与庄重,它的沉重与轻盈。经由这些从容平易的演讲文稿,谢有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批评家的世俗关切和理想情怀。

——刘复生  

张新颖《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 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2月
探赜索隐 豁然顿悟

这是一部有关人物的传记或传奇,更是一部有关文学的批评或理论。作者通过大量的材料挖掘和精细的文本解读,还原甚或陌生化地呈现了一个作家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他和时代与传统、自我与他人的时而温婉、时而激越的对话或对抗;复现甚或夸张地放大了一个作家的创作和思考过程,他对诗性与蛮力、文学王国与经验世界的紧张关系的探赜索隐和豁然顿悟。这是一部“文学”的传记,是“从文”与“弃文”的变奏,或者说,沈从文用后半生成就了前半生。          

——伍方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