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内敛,在时代变迁中书写经验: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新锐文学榜单揭晓
2019-03-24 09:37 羊城派 原创
文学新锐入围作品公布,有你热爱的吗?

评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胡传吉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何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石一枫  《当代》杂志副编审

王剑冰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吴玄 《西湖》杂志主编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克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作品》社长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菁  《青年文学》主编

文学新锐入围作品(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戴潍娜《未完成的悲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8

郭爽《正午时踏进光焰》  新星出版社 201810

李宏伟《暗经验》  中信出版社 20188

林森《海里岸上》 《人民文学》 2018年第9

刘天昭《无中生有》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189

任晓雯《换肾记》 《当代》 20183

孙频《在阳台上》 《广西文学》 20183

王威廉《多普勒效应》 《江南》 2018年第3

徐则臣《北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12

周嘉宁《基本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4


戴潍娜《未完成的悲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8月
语言灵动 探索幽微

这是一本学术思维与诗性直觉合而为一的书,将极致思辨、材料梳理与审美愉悦、阅读快感有机结合,是关于霭理士和周作人二人思想的首次联姻解读,也是国内近二十年来对性心理学大师霭理士的首次剖析呈现。

通过影响周作人、潘光旦等一众名家,霭理士间接肇始民国的女性解放运动,今天对于我们仍有重大启发。以灵动语言探索文明的幽微,以通达之思拂去历史的尘埃。一部华丽的美学文本,检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创伤。

——杨克

郭爽《正午时踏进光焰》  新星出版社 2018年10月
巧妙融入 挖掘沉默

郭爽的写作非常聪明非常巧妙,她会把盐和光细致地融入到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中去。《正午时踏进光焰》把自己的经验藏在与父辈之间的书写里。通过这样的书写,巧妙地把父辈的经验带出来。那是长久以来被中国当代文学忽略的巨大现实,那些买断工龄、自谋出路的下岗工人,身上有太多的沉默的经验。

“必须写下我们”,郭爽让沉默的经验发光。有些人事,不能说,说不出口,或者像孔子所说的不忍言,郭爽通过与父辈的关联,把那些沉默的经验与历史呈现出来。在同时代的写作者身上,这种见识、魄力及写作路径非常罕见。

——胡传吉

李宏伟《暗经验》  中信出版社 2018年8月
超出经验 尖锐对话

李宏伟的《暗经验》由三部中篇小说组成,分别是《暗经验》《而阅读者不知所终》《现实顾问》。这三篇小说都带有寓言的色彩,从当下的现实经验出发,推及到遥远的未来以及我们内在精神的暗核。

李宏伟善于通过逻辑和想象来建构故事,并在哲学的思辨中提供一种智性的阅读快感。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小说都溢出了我们日常经验的范畴,但又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构成了一种尖锐的对话,一种类似于乌托邦式的东西由此呈现并获得了深刻的反思色彩。

——杨庆祥

林森《海里岸上》《人民文学》 2018年第9期
鲜明强烈 气质神圣

林森的《海里岸上》所带来的海洋气息鲜明而强烈,同样是面对老人和大海,海明威写生,写人的不可战胜;林森也写生,写渔民的生活、渔村的变迁,但更关注生的对立面——死,死的尊严。所以,《海里岸上》就有了一种仪式感,一股神圣的气质。

——吴玄

刘天昭《无中生有》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18年9月
展示幻觉 流露才华

《无中生有》是刘天昭四年时间写就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她将个体的成长及命运,同家族以及社会中的人性百态相照应,折射出时代变迁中人物的生命奋争与思想维度。其间她会适时地调动细节的力量,来牵引世俗的阅读趋向。因而她的写作是自觉的、有意味的,传递给读者的信息也是多维的,你甚至能感觉到她的幻觉,以及由这幻觉带来的语言的真实。她的文字总是并非刻意地流露出她的才华,这种流露是干净和灵动的。

——王剑冰

任晓雯《换肾记》 《当代》 2018年3期
呈现显微 逼迫人性

病是人间的苦痛,而更深的苦痛在于道德产生的挟持,血缘与自由选择的悖论,等等,《换肾记》把这些都卷在一起讲了,像卷起一具不洁净的人生的行囊。任晓雯冷静宛如外科医生般的笔下,在呈现小说的显微世界外,也赋予了这个短篇以独特的风格。

“换肾”引起的人物的极致心理语境,逼迫的不止是人性,还有现实生活无数被掩饰掉的隐秘——这篇从一则新闻事件触发的创作,于文学而言,何尝不是新闻与小说的“换肾”关系,即生活一般与小说真实的深刻转换。 

——夏烈

孙频《在阳台上》 《广西文学》 2018第3期
纵深发掘 讲述真切

孙频向来善于在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和幽微的人物心理之间找到精确的契合点,而近年来更是在社会变迁的历史纵深层面着力发掘。

上述特点在她的中篇小说《松林夜宴图》和《我看过草叶葳蕤》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短篇小说《在阳台上》更是能在不长的篇幅中写出漫长时间积淀而成的人生况味,这对于作家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小说可以讲述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优秀的、具有持久创造力的作家总能将别人的故事讲述得如自己的故事一般真切、体贴乃至撕心裂肺,孙频展示了这方面的能力与潜力。

——石一枫

王威廉《多普勒效应》 《江南》 2018年第3期
辨别美善 勘探人心

王威廉的《多普勒效应》采用复调的叙事方式书写现代人内心最隐秘的精神状态,让爱与痛、过去和现在、沦陷与超拔诉说着生命的宿命与可能,用有体温的文字彰显独具辨析度的个人体验,并将这种个人经验置放于历史与文化的现场中去辨析、理解和醒悟,进而揭示出生存背后的深刻凝重、意义空缺和人生危机。随着记忆在人生河流中的沉浮与交响,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照亮生命,辨别美善,勘探人心的本分,其节制又老练的文本质地,拓宽了小说这种文体的可能性。

——欧阳友权

徐则臣《北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12月
标尺新颖 厚重深刻

书写大运河传奇的《北上》本身即具有“长河”的性质,它是故事的,是文化的,是历史的,也是今日的;它具有文化比较的意味,也有对文化多重互渗的体认,它追问中国与世界,也探寻着“大运河”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事件的诸多影响……它是作家徐则臣再一部袒露文学野心的大作,也是七零后作家文学抱负彰显的证明。我们认为,《北上》是标尺性的,它的厚重、深刻和新颖,将会成为一段时间里大家所关注和谈论的又一“文学事件”,并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张菁 

周嘉宁《基本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自我磨砺 反思诘问 

作为2018年重要的短篇小说集,周嘉宁《基本美》的价值,不仅仅是经过20年写作的自我教育和磨砺,其小说叙事具有了一种沉潜收敛的内力;而且,《基本美》对同时代人动向的勘探、反思和诘问尤为可贵。和小说集同题的小说《基本美》是青春挽歌,更是精神成人礼。

在周嘉宁的写作意义上,她所生活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就是她休戚与共的“大时代”,如何书写和自己生命等长的时代,是《基本美》全部的问题和主题。 

——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