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中医》不懂这些梗,中医给你说道说道
2019-03-21 13:53 羊城派 原创
看完解读,你也就懂的这些门道了

文、图/羊城派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的《老中医》全剧播完,剧中涉及不少中医药知识,不少观众表示有些专业部分看不懂。本期请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逐一解读。

中药讲究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

剧中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一到上海就摊上了人命官司,关于这场官司,有两个要点:第一可以肯定的是患者已病入膏肓,作为医生的翁泉海特意告诫患者家属,用他的方子,不能同时用其他的方子;第二,反复提到“十八反十九畏”。

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郑艳华解释,在宋代,古人把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即“十八反”、“十九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在用药上的安全,在中医界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也一直被中医当作临床使用禁忌。

因受历史的局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古往今来,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的医家比比皆是。如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制的“甘遂半夏汤”(甘遂、甘草同用)、“赤丸”(乌头与半夏同用),其中的搭配都也违反“十八反”。

反转脉

切脉,不只是我们最熟悉的寸口脉,就是手腕位置的脉诊。但是切脉诊断的位置其实不只是手腕,还有颈部的人迎脉和足部的趺阳脉和太溪脉。就算手足的脉摸不到,人迎脉(相当于颈动脉搏动位置)应该还是能够摸到的。剧中的“反转脉”只存在少部分的特殊人群中。就像以前报道过的“镜面人”,内脏与常人相反,就算少见,也是确实存在的。

切脉

再说回中医脉诊,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只要中医把手搭在你手腕上,通过诊脉,就可以知道身体的好坏。中医诊法且不说切脉,还有更基本的望、闻、问诊,只靠切脉来判断病情,恐怕只是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对名医最多见的描述。

附子中毒

剧中翁泉海以为自己大意致患者被中药毒死。附子真有毒吗?除服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外,与药物的品种和个体敏感性有关。关于剂量,临床上我们能够看到医家的风格截然不同:有的用大剂量,附子可以是100g、300g,甚至成斤给人使用;有的附子用3g、5g,临床药效也很好,这就涉及到医生的个人经验了。

而附子的煎煮,其实每个医家的经验不一样,论述也不一致,目前没有定论。一般来说,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越长,可能会更安全一些。但中药的毒性也是治疗作用,所以《周礼·天官》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说法。附子也不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的。在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的情况下,小剂量的附子可以不用先煎,因为我们用的都是炮附子,它本身就是炮制过的,毒性较生附子已经很弱了。15克以上先煎一个小时,30克以上的先煎两个小时,尽量保证安全。

附子是一味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驱风逐寒的作用。它的独特作用恐怕不是其他中药可以替代的,只要小心使用,就可以避免中毒意外。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余燕红
编辑 | 刘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