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让她“重生”
2019-03-19 15:43 羊城派
珠海​骨髓移植再添成功案例

文/图 羊城派记者 黄珏
近日,中大五院血液内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友郭女士。15年前,她在生死存亡之际在该院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她已经完全康复,每年去往复查,与血液内科医护人员也变成了亲人般的朋友。郭女士说,“或许1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我而言,这是重生的15年。”

郭女士(右)

2004年4月5日,郭女士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被打破。据介绍,才为人妻为人母不久的郭女士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那年4月5日早上,郭女士起床后牙齿和鼻子突然出血,到中大五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这个消息对于全家来说都无疑是晴天霹雳。此后,她在中大五院接受了化疗。经历了恶心、呕吐乃至脱发的毒副作用后,郭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此时,她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否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因为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可能彻底地治愈急性白血病。”中大五院血液内科主任徐景勃回忆,当时他们发现郭女士和胞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完全相合,这就意味着她有可能接受来自胞妹全相合骨髓移植而完全康复。但是,就在医患双方都做好了一系列移植前准备后,胞妹的家人因担心捐献骨髓影响生育,害怕不能抱上孙子,突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媳捐献骨髓。为救姐姐,妹妹决定背着婆婆捐献骨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郭女士胞妹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同时移植仓里的郭女士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预处理,万事俱备静等胞妹的造血干细胞。随着胞妹的干细胞一滴一滴地输入姐姐的血管,也把希望的种子植入了姐姐的身体。
“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输注后,她经历了超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等数个重要关口。”徐景勃介绍,移植一个月后,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郭女士体内,移植后STR显示移植成功。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临床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原因是移植后在患者体内仍然有少量存活的白血病细胞,因此有必要识别移植后移植物的植入状态,为临床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提供可靠依据。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 DN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
15年过去了,郭女士当年还未上学的儿子如今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妹妹捐献后不久就怀上了宝宝,当年初出茅庐的徐景勃医生现已成长为中大五院血液内科主任。“15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长不短,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郭女士坦言,自己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也十分感谢中大五院血液内科团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骨髓移植,严格来说应该叫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以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替代患者病态或衰竭的骨髓,达到重建免疫系统的目的,从而治愈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
一般来说同胞兄弟姐妹全相合的几率为25%,是大部分全相合供者的主要来源;另外一个途径是在中华骨髓库里查询志愿捐献者的配型信息。近年来配型不完全相合甚至半相合的移植成功率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普遍采用的“北京方案”是国际上三个主流的半相合移植方案之一,即父母供子女或者子女供父母。
采集骨髓可以算一种小手术,是在麻醉下用骨穿针采集骨髓,供者会略感酸胀。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跟一般献血的过程差不多。无论是采骨髓还是造血干细胞基本没有任何风险,对身体也没有害处。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