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吴佳仪(署名除外)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伴腹胀,53岁的谢大叔在持续不适近3个月后于当地医院查出胸腔积液和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找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肝胆胰肿瘤内科郑大勇主任治疗后有效。专家提醒,我国是慢性乙肝病的大国,不少肝癌病人正是由于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发展而来,因此,慢性肝病一经确诊,只有坚持规范化治疗,才可有效控制肝病的发生和发展,避免病情恶化加重,带来生命危险。
乙肝病10多年没规范治,致病重
谢大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长期因为工作的事熬夜、应酬喝酒。2018年10月出现不适后,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强忍着没去医院,自己到山里挖了些草药应付了事,两个多月后生病的事被孩子发现,被带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重病。
据谢大叔的主管医生翁勰介绍,患者十多年前曾查出有慢性乙型肝炎,但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只是随便找点中草药吃,一直没有进行规范治疗。此次病情加重,跟长期的慢性乙肝病史有直接关系,后自己煎服汤药,进一步加重了水肿情况,当地医院主要靠利尿药物缓解水肿,因此疗效不佳,后出现胸水腹水情况较严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经过详细讨论后,调整了治疗方案,病人用药一周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经家属同意,在局麻及DSA下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一周口服仑伐替尼靶向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患者肝部病灶及各项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出院后2个月复诊,指标没发现异常。
医生“陪走”,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
“刚开始时,郑主任和翁医生轮流监督我走路,现在我每天都等着他们来查房,我想走给他们看,尽量早点出院回家。”谢大叔说。
据了解,谢大叔术后不愿意下床走路,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治疗信心不足,觉得自己生病拖累了家人;另一方面担心站立过久会加重下肢水肿,不利于康复。郑大勇在一次查房时获知病人不肯下地行走的原因,严肃地对谢大叔说:“下床,就现在,我和翁医生陪你走。”并让医务人员坚持“每天陪走”,直到谢大叔出院。对此,郑大勇解释,肝癌患者除了出现腹水症状外,大多数病人会有双下肢水肿,平卧将双脚稍微垫高可以减轻水肿程度,但并没有治疗作用,恰恰相反,术后若长期卧床不运动会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适量下床行走活动,有助于身体尽快康复。
新闻知多D
预防肝癌,日常生活这样做
1.保证睡眠勿熬夜。成年人每天建议6-8小时睡眠,最佳睡眠时间是晚11点-凌晨3点,争取晚上11点前入睡,哪怕暂时睡不着,静卧也可;
2.均衡饮食。戒烟酒,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控制脂肪摄入量,可减少肝脏的负担,同时,摄入优质蛋白,多补充维生素,有助增强肝脏功能。
3.调整心态不动怒。肝喜调达,情绪舒缓非常重要,好情绪能使气血调和、血液循环改善,加快肝脏的新陈代谢。
4.定期检查,规范治疗。“高危人群”要加强筛查。高危人群指:存在任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或者乙肝、丙肝感染的患者。应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联合AFP的筛查,而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除了按照医嘱规范用药外,最好能建立随访档案,定期随访检测包括肝功能、AFP、影像检查、病毒定量等情况,以最大程度降低肝炎转为肝癌的风险。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余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