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sjyt
本微信号为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广东教育权威资讯,提供教育服务,提示注意事项。
聚焦湾区·会场热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等话题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表示,粤港澳三地将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开展更多开放性培养项目
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认为,可以通过校际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办学力度,共同营造人才培养土壤。
安然说,当前大湾区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现有的湾区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存在一定的壁垒,因此,希望能建立一个跨区域平台,实现学生交流、交换、学籍流动和学分互认。同时,她还建议三地高校之间开展更多开放性培养项目,比如广泛开展本科生2+2、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
教育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富有基础性、长远性的意义,职业教育是建设一流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广大职业院校非常需要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这样的教师从哪里招聘呢?”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说,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路径并不畅通,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困难。
职业教育在大湾区内承担着为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许玲建议,应尽快建立分层分类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标准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要有区分度,分别制定标准。尽快建立“双师型”职教教师的准入机制,从机制上建立从企业一线畅通选拔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进入职教师资队伍的人事制度。此外,还应建立自上而下的督导制度与自下而上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确保“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职责与任务落实。
拓展人才发展和提升空间
如何营造人才培养土壤,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认为,目前,我国实行的高端专业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散见于各文件中,且只适用于极小部分纳税人。税负较高不仅难以满足高端专业人才的收入预期,同时税收的转嫁抬高了相关企业,尤其是以高端专业人才成本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的用工成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翟美卿建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法,降低高端专业人才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同时相应提高各层收入水平累进税率的起征点。此外,以退税形式与地方政府一起承担吸纳高端专业人才的资金,并通过财政返还形式补贴高端专业人才个人所得税支出,并对高端专业人才购房或住房实施个人所得税奖励。
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总商会副会长、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乐从事教育行业多年。他认为,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经济社会的直接参与者与创造者,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不仅要尊重人才,更应尊重人才自身“价值”。“我们学校虽然不在繁华的一线城市,仍然吸引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有的还来自国外。”缪国乐说,想要聚天下英才,就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有所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黎霞认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凝聚人才的关键要素,除了保证待遇之外,还应注重拓展人才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我作为律师就有这样的感受,在经济发达、法治良好的城市,总会聚集更多的律师,经济上的追求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不断的进步获得成就感。”黎霞说,当人才来了之后,想要留住人才,还需要做好配套措施,解决城市落户、老人看病、孩子教育等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人才才能“安居”和“乐业”。
一线直击
建设教育强省 实现优质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2月下旬也传来好消息,推出《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仅今年高职院校在校生就要新增5万至7万人,帮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省:2018年,广东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达111个,覆盖率达87.4%,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75.83%,博士、硕士、本专科招生计划增量和增幅均为历年之最。
过去一年,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不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
均衡发展:41高校入选“冲补强”
刚跨进3月,高校陆续开学忙碌起来,摆在41所广东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案头上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以下简称“冲补强”)建设。
“如果说,此前的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等系列建设构建了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工程的1.0版本,那么‘冲补强’就是2.0版本,将打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表示。
其中“补短板”直指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是广东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步。现在,一大批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急需学科专业正在加紧建设。“学校入选‘冲补强’对培养更高质量的卫生健康人才意义重大深远。”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兴奋地说。不仅如此,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对一”结对帮扶9所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推动补齐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办学条件等短板。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在着重发力。“我们的宿舍越来越好了!”走进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学生宿舍,热水供水设备、电风扇、饮水机、洗衣台等一应俱全。从今年起,广东公办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了每生每年350元,乡村孩子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多年来,广东努力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两类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仅2018年补充提高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就达6702万元,并计划2018年至2020年共投入约22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奖补。目前,广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已在韶关、清远、河源、梅州4个试点市开工建设149所学校,其中70所已竣工,新增寄宿学位13600多个。
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广东还不断缩小教育“软件”差距。“去年秋季开学,我们学校新增3个班级,还顺利新招了20名优秀教师。”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校长刘福传高兴地说。过去一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县管校聘”改革陆续推进,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成长起来。
过去一年,广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人才培养:162个硕博点“井喷”增长
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一年来,广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新师范”建设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广东21所高校新增47个博士点、115个硕士点,南方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两所年轻高校分别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其中新增了一大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的博士硕士点,将为广东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深圳,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说:“深大新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学校实施技术、产业、智库三大协同创新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以此带动学科整体实力提升,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创新探索,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广东还在积极完善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预计到2021年,中职毕业生升读高职院校比例将达30%以上,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梦想。
在清远,经过6年的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清远)首期工程主体封顶,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学生,这将进一步满足考生升学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省级职教基地的建立,有效促进我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东表示,该校清远校区首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计划今年秋季进驻首批4500名学生。
随着广东吸引人才流入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成为完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如何让每个孩子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人才安居乐业?广东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道路,走出一条新路子。
在广州,已成立或筹备近40个市属和区属教育集团,逐渐改变整座城市的教育生态和资源格局。其中,不少教育集团都将触角伸到了非中心城区,与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相匹配,更让非中心城区的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广州教育将努力做到‘产业到哪里,好教育就到哪里’。”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区域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广东教育将努力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支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支撑产业:57%高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
近年来,广东高校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深度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创新驱动发展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过去两年的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成功转化了200多个项目,转化金额超过2亿元。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专利实施率等指标多年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华南地区首位,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前不久“芳纶纸项目”技术成果合计作价6600余万元,彻底打破国外公司垄断。“这让中国人拥有了核心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研发芳纶纸技术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胡健表示。
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团队研发的红珠胶囊与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对接,以2000万元的价格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她说:“我们团队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两条腿走路,18年来无偿帮助6000多家农户和企业,用科研力量‘复活’岭南传统道地药材,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职业教育紧跟时代需要,产业需求在哪里,职业院校的专业就办到哪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与华为、平安、比亚迪、阿里巴巴等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知名企业、中国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组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端制造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我们要把高水平深度产教融合贯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真正实现地方离不开、同行都认可、国际能交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说。
去年广东颁布《广东职业教育条例》,确立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推动“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有重要意义。今年2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公布,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行动计划。
如今,广东已立项建设24家省级示范职教集团,57%的高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基于市场的拉动。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专业设置本身就是因应产业需要的。因此,中高职院校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说。
广东教育支撑国家战略和广东需要的步伐愈发坚定。广东教育正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扩大开放,同港澳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要推动粤港澳高校深化科技合作,继续推进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引进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知名高校到广东合作办学,大力支撑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基层连线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
打好“侨”牌助力打造教育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让我们备受鼓舞。长期以来,暨南大学致力于为香港、澳门培养高层次人才,共培养各类人才8万余人,充分发挥了港澳“人才库”的重要作用。
未来3年,我们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暨南大学传统优势,努力将港澳台侨和留学生在校生比例由现在的33%左右提高至40%,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材体系、提升教师素养、开展专项培养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在创新驱动、人才储备、技术支持、师生服务等方面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高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院长李国年
职业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
国家和广东职业教育文件先后出炉,为职业教育“扩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重大机遇,预示着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办学投入,以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为抓手,扩大企业实践教学改革试点范围,大力推进“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涵盖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中职即全职业教育链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专科、本科衔接招生培养的新路径。
广州大同中学校长袁闽湘
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广东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团化办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5月,广州大同教育集团成立,集团包含11所成员校。广州大同中学通过理念辐射、师资流动、课程共享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让成员校提升办学水平,取得了较快发展。
今年还计划新纳入4至5所成员校,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未来,期望广东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能够更便捷地享受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广州市启聪学校校长马丽
期待特殊教育更多好声音
去年,广东省、广州市相继出台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在政策支持下,广州市启聪学校新校区建设完工,听障学子拥有了现代、绿色、美丽的新家园。
今年,我校要联合广州市教研院、白云区教育局,共建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融合实验学校,开启国内首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新实践。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将为广州的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听到更多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好声音。
来源 | 南方日报A11版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
别忘了点个好看哦↓↓↓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发送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