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与当代生活同步, 让优秀文化传承
2019-03-11 11:22 羊城晚报 原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文化传承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纷纷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近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张璐瑶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文化传承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纷纷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建议:让戏曲通过电影的方式传播得更广

从事粤剧艺术工作20多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看来,广东文化底蕴丰厚、兼容并包,岭南戏曲、岭南音乐、岭南画派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粤剧在青年群体的关注度明显增长。

她认为,要解决传统戏曲所遇到的当下困境,把戏曲普及、推广上升到素质教育和大众传播层面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唤起全社会的关心与参与;另一方面,通过让地方戏曲融入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领域,让戏曲更有社会影响力。

她建议,中央加大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支持扶持,促进戏曲的普及、传承,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同时,大力推动戏曲电影的传播与推广。

图为粤剧《花笺记》剧照 广州粤剧院供图

“近十年来,我国生产的戏曲电影达500多部,但戏曲电影缺乏放映渠道,在商业片林立的院线里难以得到排片,而又缺乏专门的戏曲电影播放院线,给予戏曲电影的传播推广空间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在评奖机制上,戏曲电影在国家级别的电影评奖中是缺席的,非常不利于戏曲电影的生产和推广。”曾小敏说。

当下,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戏曲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有重要作用。“文化自信,首先是对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自信。戏曲电影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种自信和美好。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大时代,重塑戏曲电影的未来”。

因此,她还建议,中国电影华表奖等恢复设立“优秀戏曲片”奖项,在各省市设立专门播放戏曲电影的院线,让戏曲通过电影的方式传播得更广。

委员建议:让更多文化精品走进人们心中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认为,文化要和当代人的生活同步,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哥伦比亚民众和许鸿飞的肥女雕塑合影  资料图/羊城派记者 陈春凝

许鸿飞同时指出,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要不断向前发展,都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进来。现代人要不断发挥想象力,以“工匠精神”塑造文化精品,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更多的文化精品走近民众,走进人们心中,让文化“走出去”变成深层次的“走进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认为,要用优秀文化产品提升文化自信。他指出,在艺术创造中,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他建议,用优秀文化产品培养青少年的中国心,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更好地利用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创新学校美育组织形式,更多开展经典阅读、艺术鉴赏等课程;并启动“国家儿童绘本创作工程”,让绘本说“中华话”。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在多元化时代,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争取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十分关注乡村文化,他认为,应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重视文化传承,他建议,应当对传统乡村的文化地标进行保护,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历史、了解乡村文化,让更多人愿意回到家乡。

【京粤连线】

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让广东人更了解自己“从哪来”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视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去年以来,广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令人们更加了解自己“从哪来”。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强

去年,广东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进一步加强。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表示,去年,广东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设立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英德市青塘遗址入选2018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出版《中国南粤古驿道学术文集》,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推出《国宝档案》《宝览南粤》,大力推广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和8个示范段,仅今年春节期间,纳入监测的14段南粤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441.2万人次,同比增长8.2%。

此外,广东还制订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项目振兴计划,推动具有广东特色的非遗工作站建设,举办非遗品牌大会和广东(佛山)非遗周,新评定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48人。广东省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入选项目39项、扩展项目35项。组织开展二、三级博物馆评估定级,新增国家二级馆6个、三级馆4个。

历史文化保护为城市留下记忆

广东的“微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等更加得到重视。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共有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各地还划定了93个历史文化街区,公布确定了2598处历史建筑,全省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去年,在总书记视察广州后,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地成为青年人“打卡”的热门景点。近日,永庆坊所处的恩宁路,其二期改造已拉开序幕。该项目总体定位为“恩宁路、最广州”,目前已选取其中一段骑楼街作为示范段进行集中打造,力争于2019年完成修缮维护,率先开放。

恩宁路永庆坊 资料图/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

此外,惠州先后修订出台了《惠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北门直街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等20多项保护规划;佛山禅城也正通过推进仁寿寺扩建、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东华里片区改造等工程,恢复佛山老城的历史活力;广州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还将建立广州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数据库,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建档和精准化管理。

在年轻人中撒播传统文化种子

在广州视察时,总书记还非常关心粤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去年以来,广东的粤剧事业继续蓬勃发展。2018年9月18日,总投资达4亿多元的广州粤剧院新址建设项目在珠江新城奠基。

广东粤剧院至今已开展200多场“粤剧进校园”活动,在年轻学子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广州粤剧院粤剧艺术名家欧凯明携青年演员梁文彪参加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搜书院》之“步月抒怀”。

来自广东粤剧院的曾小敏、彭庆华、文汝清还登上2019年央视春晚舞台,这是广东粤剧时隔34年后再登央视春晚。

广东各个图书馆、博物馆是撒播传统文化种子的主阵地。

“文化传承能让人们了解自己‘从哪来’,增强市民尤其是小朋友对自己的文化和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令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吴翠红介绍,去年以来,该馆开展了200多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以及利用各种书籍,在青少年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吴翠红介绍,其中“少年读书会的中华经典系列活动”“颜志图讲古”“立体阅读之非遗推介活动”等特色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知、对传统的认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