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做?代表:发展现代互联网+农业
2019-03-08 09:39 羊城晚报
通过互联网渠道,让农民实现就地转化;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如何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联网渠道,让农民实现就地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小琴在小组讨论中提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只要加大投入,很容易解决,”李小琴说,“最难解决是如何让农民长期有比较好的收入。”

李小琴认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来自科技与市场共同发力。高质量的产业只是第一步,如何把乡村的产业与市场对接是另一个关键。

李小琴表示,农民要致富,除了种好粮食作物外,还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属于小宗作物。但如果直接让农民与市场对接,直接卖产品一定卖不出好价钱”。

李小琴认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渠道,让农民实现在家就地转化。”然后再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物流,实现乡村产业与市场对接。李小琴补充:“让每个农民自己做互联网平台不现实。”因此,她建议,通过组织农村合作社,为小农户开展互联网+的服务。李小琴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我认为,做好互联网+平台,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对乡村振兴也高度关注。今年,杨国强的提案就与此有关。他建议,在小镇上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杨国强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大量的“空心村”、留守儿童等随之出现。土地更是荒废,农村失去了活力。杨国强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生活和发展,有三个方面重要原因,一是种地收入少,二是农村缺少就业机会,三是农村居住生活条件差”。

杨国强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小镇上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把附近农村的农民集中起来居住,形成一两万人口规模的小镇,政府可以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农民不仅可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能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农村的村容村貌也会得到极大提升,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回到农村”。

对于农民集中到小镇居住后,原来的村落怎么办,杨国强也有规划。他说:“对原来村落开展土地平整,盘活闲置土地,平原地区可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升生产力。”在杨国强看来,中国几千年小农经济,“划田埂而种”,无法规模化经营,效益不高。农民搬到小镇居住后,可撤除分户而种的田埂沟壑,对破旧的宅基地等进行拆旧复垦,从而增加农地面积,让农地连成片,吸引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流转承包土地,也为推广应用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大型农业机械创造条件。

杨国强说:“集中居住后小镇有一两万的人口规模,衍生出来生活服务等需求蕴含着市场商机,就会有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他建议政府引导和发展适宜农民在小镇就业创业的产业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到乡村小镇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民宿农家乐、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让搬出来的农民和返乡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