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郑燮在《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二书》写到:“爱之必以其道。"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爱也要讲原则、讲道理、讲方法。父母不是一夜间就能习得所有教育子女的技能,也是在养育的过程中慢慢摸索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个过程中难免犯错,就像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爸爸对他的女儿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个容器,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去塑造,用父母的思想去填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不断摸索学习,所以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教养是终身的,而陪伴和教导只有这么些年,教育孩子忌讳这三件事,很多父母却不小心做了。
01
不该出手时出手
棍棒教育最伤孩子自尊
从"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俗语中看出“棍棒教育”曾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这种传统观念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已经逐渐被摒弃。
但很多家长在无法管教孩子的时候仍然会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这种最原始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自控的,认为这种简单直接的粗暴方式才能让孩子乖乖服帖。
但我们要明白,打孩子不是爱,而是一种发泄。
不久前有这样一个新闻,监控里一个男人背着书包,手持木棍对着一幼童猛烈抽打,孩子被吓到当场尿失禁。从背着的书包来看,男人应该是幼童的父亲,不知道孩子怎么惹怒父亲,竟被当街教育,视频里男子对孩子的暴行让人心惊胆战,木板被打断,孩子被送进医院。
或许孩子是犯了大错,但犯错可以教育,可以严厉批评,暴打一顿不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进行反省的有效方式,还伤害了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
✘ 错误方法: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而不听时,都会失去耐心,比如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再说也不听,磨磨蹭蹭,家长一个没忍住一巴掌下去,孩子是乖乖听话了,边抽泣边写作业。
✎ 导致的后果:
棍棒教育最伤孩子自尊,皮肉之苦并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只能让孩子记住伤痛,留下阴影。
暴力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并且会更加激化矛盾,父母的拳头、巴掌会打碎孩子心中的形象,而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被打碎,可谓是两败俱伤,起不到教育意义,全是负面影响。
而且暴力会在孩子内心埋下种子,总是被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也会暴力对待别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正确做法:
其实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建立在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上的,如果父母总是用最消极负面的方法对待孩子,那孩子自然会对自己越来越自卑。现在越来越多家长采用“鼓励式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批评,让孩子先知道自己的长处,然后再对比自己的短处,长短分明,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父母再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02
大吼大叫、喋喋不休
父母情绪失控会让孩子找不到方向
对孩子大吼大叫还是喋喋不休都是父母情绪失控的一种体现。
试想两个画面: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自己的衣服、玩具乱丢,课外书不放在书柜里,要么堆在地上要么扔在床上,你让他收拾,他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不愿意行动。
一回家先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书包扔在地上,作业更抛到九霄云外,你不停地追着孩子叮嘱他时间到了,赶紧写作业,要不然又要写到很晚,在他耳边不停唠叨强调要写作业了......
✘ 错误方法:
这时候家长耐心强调了很多遍,孩子不愿意行动,家长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很容易爆发出来,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为什么我说那么多遍你就是不听!你是不是故意的!暴风雨似的怒气向孩子倾倒出来,气急败坏时还会扔了孩子的玩具。
而对于孩子不写作业,家长多数会在孩子耳朵边提醒,孩子不愿意动就一直说个不停,从提醒逐渐变成喋喋不休:为什么你就是不愿意写作业呢?到底要妈妈怎样做你才能自觉一点呢?你看看别人家的xxx,为什么你不行......再这样下去,我真的懒得管你了。
✎ 导致的后果:
嗓门越高说明越没有底气,有理不在声高,大吼大叫有时候对孩子起不到震慑作用,还会尊严扫地,让孩子轻视,因为这代表你对他没办法了。
而喋喋不休的话到最后都会走偏方向,从说教变成了抱怨,没有人想承受别人的怨气,孩子也一样,而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孩子的耳边风,听了就过去了,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 正确做法:
教育首先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如果威严有一天不复存在,那教育也就走到了终点。大吼大叫、喋喋不休是威严的最大天敌,有威严的教育是用最简短平和的话起到最大的作用,家长首先要克服这两点,即使是在生气边缘,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树立威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有底线不能触碰,也不要向孩子倒苦水,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有时候温柔的力量更能震撼人心。
03
讽刺挖苦
打压式教育是孩子心灵头号杀手
很多大人认准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孩子不能轻易表露骄傲的情绪,好像一直谦虚才是应该做的,这无疑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
还有一种孩子喜欢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课外书、组合玩具模型、打球、看动画片、无边无际地幻想等等,甚至因此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 错误方法:
孩子成绩考的不错,家长点点头表示还不错,下一句立刻接着说:”你可千万别骄傲啊,你还是不够踏实,一次考好不等于永远能考好。“对于孩子的成绩总是习惯性打压,好像压孩子一头才能让孩子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考不好就会用“你怎么这么笨呢!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孩子的兴趣没有耽误学习,那普通家长都会持支持或者不管的状态,但一旦影响到学习,家长最先做的就是出言阻止。
比如:”你看看你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不务正业!“打压孩子的爱好,剥夺孩子幻想的权利,一句“就凭你,不好好学习,什么都别想!”
✎ 导致的后果:
讽刺挖苦的可能不是家长的本意,本意是让孩子的得到教训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可是一句无心的话就能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让孩子变得不自信:连爸爸妈妈都嫌弃我,我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行。
这种烙印印在孩子的内心,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
✔ 正确做法:
当孩子考的好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感到骄傲,骄傲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对学习的劲头更足;当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也一定不能出言讽刺,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告诉他只有相信自己的时候才更有信心战胜困难。
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应出言阻止,而是正确引导;当影响到学习的时候,告诉孩子,积累知识是追求梦想的基石,不断接受新知才能带你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 | 小学语文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
别忘了点个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