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不少小伙伴都参加了“喝灯酒”
那么你们知道“喝灯酒”时
吊的花灯有什么寓意吗?
在客家话中“丁”与“灯”谐音,故花灯不但可以作为节庆的福灯、祭拜的礼灯,还能作为“添丁”的喜灯。
“吊花灯”亦称“上灯”“吊灯”,它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各村为本族在上一年出生的男孩进行的一项宗族活动的仪式,即将新灯笼悬挂堂中、宗祠或神庙,以为“庆子”之礼。与赏灯同时举行,还有“煮灯茶”“请灯酒”之举。
增城“吊花灯”习俗
一直在传承着并氛围浓郁
另外还有手工艺人坚持制作传统花灯
让传统精神得以传承
派潭镇刘家村三眼塘社
梁氏花灯制作传统工艺有200多年历史
梁氏家庭是派潭及周边地区唯一做花灯的家族
他们继承祖辈留下手法做花灯工艺,并不断创新
使这种珍贵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遗产得以保留
极具增城民俗特色的花灯
是怎么制作的呢?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道传承的大门
延承传统手工艺
现年63岁的梁桂深是增城区非遗传承人,而梁家的扎制花灯,到梁桂深时已经是第四代。受祖辈影响,他从小就迷上了扎灯,花灯事业一做就是40多年。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还有一道道清晰可见的伤痕,那都是他与花灯相伴的岁月留下的痕迹。
花灯的制作,有两大工序,做灯笼模型骨架和灯笼架贴纸,大花灯笼、走马灯的工序都是如此。“除了吉祥图案和吉祥字贴,其它都是手工制作,砍竹子、剪纸等都是手工完成。”梁桂深介绍。
灯笼模型骨架
先将一根竹竿按灯笼的尺寸据断,砍破削成灯笼十字架的蔑条,再破做灯笼内外肚的细则藤条,无需借助胶水、绳子等工具固定。“这个就是灯笼的‘上下脚’,上下各一个,用于固定灯笼。”他说。
随后,开始制作灯笼模型架,先将6根蔑条扎成八角圆圈,“角角相扣”的足球形状的灯笼内肚就做好了。接着,把4根竹条(灯柱四方型)放入圆球中间四角,把内肚安放在灯脖和灯脚的合适距离中扎紧固定。制作的时候,梁桂深说,做花灯用的竹子也有讲究,不能用太新的竹子,一般都要用前年的竹子。
灯笼上下全部用铁丝扎结实后,就要进行扎灯笼内心的灯圈步骤了。“虽然现在大多都是放电灯,但还有部分人家放油灯,你看,油碟放在这上面,非常稳当。”梁桂深说。
制作好了内肚、内心,就要制作外肚了。与内肚制作一样,外肚也需要将6根蔑条扎成八角圆圈,不同的是外肚的八角圆圈更大。
接着,将外肚套在内肚外面,并对准灯笼内部中间上下四角用绳带扎紧吊好,一个完整的灯笼模型就做好了。梁桂深笑着说:“做好之后要检查一下模型是否均匀对称,稍微调整一下,做这个可是很考验耐心和细心的呢!”
灯笼架贴纸
灯笼架贴纸的第一步,先将吉祥图案纸贴贴在灯笼内肚四方框灯门上,说起这吉祥图案贴纸,梁桂深说这是他自己创新设计的,旧时古灯笼采用印章印吉祥图案已经过时,现在的新式纸贴美观又喜庆,深受欢迎。
随后,用12块吉祥图案贴外肚贴灯笼外肚,再用8张大红纸贴上、下的三角形,最后贴4块灯笼外肚(灯门)图案。
贴好灯笼肚子,就到了灯脖和灯脚的贴纸了。先用大红纸把灯脖和灯脚围绕起来,在灯脖四面贴上“恭喜发财”““老少平安”“丁财两旺”“身体健康”的吉祥字贴,再在上、下灯笼卸脚贴红纸共8张。
完成好这一步,梁桂深叫来了自己的小孙女,“你看,平常我就让她来贴这些五色花朵和彩色灯带,从小就让她学习了解制作花灯,以后可以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只见小孙女十分熟练地贴起了花朵。
贴好花朵、五色绘花和彩色灯带,一个漂亮的大花灯笼就大功告成了。梁桂深说,每年12月他便开始准备制作花灯的材料,从正月开始,就要每天制作花灯,一直做到正月十二,十几天下来一般能做200多个花灯,花灯的价格80-100元不等。“除了本地街坊来预定,还有从化、正果、小楼等地方的人预定,我们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给他们定制花灯。”梁桂深自豪地说道。
“这是我们的传统,也寓意着美好,希望花灯制作技艺永不失传。”作为非遗项目——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梁桂深希望将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也欢迎更多年轻人来学习。
花灯制作技艺具有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春节喜庆期间吊花灯更给家庭带来欢乐与希望
在元宵节期间还增加节日喜庆
热闹祥和的氛围
下次“喝灯酒”的时候
记得留意一下精致的花灯哦~
看似简单的花灯
蕴含着满满的祝福与期盼
来源 | 增城日报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