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昼好,今日第五次睇到妳啦”。(粤语:意思是“下午好,今天第五次见到你了”。)
列车一抵港,广深港高铁司机李小华用流利的粤语跟香港西九龙站的值班员打招呼,一点也没有他家乡的湖南口音。他需要从站台走到另一侧司机室,为返回广州做准备。这大概是他执行一趟车的任务里,唯一能说上话的时刻。
1月22日13时36分,李小华和往常一样来到派班室,办理出勤手续。李小华先上机考试,合格后接受出勤指导,随后领取当天列车的运行揭示。完成酒精测试后,他一边逐条核对电脑上机务段揭示中心的数据信息,一边将出乘站点、时间及注意事项摘录在司机手帐上。
今年是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后的首个春运,搭乘高铁往来香港与内地间的旅客人数剧增,日均发送旅客24.3万人次。
出勤机调员给李小华盖上出勤章,他拉着乘务箱来到G6527次“复兴号”列车的站台。登上司机室,确认各项仪表,进行核查牵引、供电等系统机能的技术试验,做好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列车状态良好。“前方注意,前方正常,各仪表显示正常……”
行车800公里,日行两万步。李小华数次穿梭在广州和香港的隧道里,往返于行车公寓、机务段办公室和月台之间。
17时59分,从香港西九龙站开回来的“复兴号”列车平稳正点抵达广州南站,这是李小华当天执行任务的第6趟列车,也是最后一趟。李小华和下一班司机交完班,在站台保持立正姿势,目送接班司机驾驶列车平安离开,送车仪式意味着他一天的工作结束。
从6时48分首班到21时37分末班,每天有34趟“复兴号”开往香港西九龙。2018年9月23日,李小华成为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的首批司机,9月29日开着“复兴号”G9731次列车驶离广州南站。“复兴号”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列车,李小华此前已经开过“复兴号”的原型车,也就是还没进厂的实验车。
“我开遍了中国火车的所有机型”
1978年出生在湖南的李小华,刚好搭上改革开放的这趟车,亲历铁路6次大提速,见证的火车时速从60公里到350公里的大飞跃。当司机20年,李小华几乎开遍了中国火车的所有机型,这在铁路司机里是不多见的。
从第一代电力汽车韶山系列从1型开到9型,内燃机车东风系列开到11型,“和谐号”开到6型,“复兴号”从AF开到最新的BF,李小华如数家珍。李小华曾经跑过衡广复线,从韶关开到郴州,开的是韶山1型826号机车,是当时国家生产的最后一台,如今在博物馆里收藏。
李小华是名副其实的“铁三代”,父辈爷辈都是干铁路的。他从小在铁路家属区长大,生活里天天接触的就是铁路。“小时候天天看着火车跑来跑去,蛮好玩的,想着有机会我也去当火车司机。”李小华对开火车很感兴趣,后来如愿就读于机车电力机车专业。
1999年毕业后,李小华曾经开过1年的“棚代客”列车,“打开门就怕掉人下去,没有洗手间,车内只有几个小窗口”。上世纪的春运,部分原本用于运货或运牲口的列车,简单改装后作为客车载人运行,车厢密不透风,也被称为“闷罐车”。在春运前15天,“闷罐车”变身春运临客车,40多平方米可挤200多人,每趟载客超过4000人。虽然简陋艰苦,但缓解了当时的紧张运能,变成了中国春运历史的独家记忆。
李小华从业20年,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如此幸运,“那时考上司机,我师傅说考上就好好开,基本上就刀枪入库,开一种机型就是一辈子”。而如今中国铁路发展飞速,铁路大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李小华才有机会开遍各种型号的火车。
回想起2009年在广州南站开武广高铁“和谐号”动车,李小华第一次体验350km/h,那种速度与激情的追风快感,“下了车之后人都很兴奋,开到武汉不觉得累,两个司机还意犹未尽抢着要开回来。”开了10年武广线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他刚从西南交通大学动车培训一个月回来。
“颠覆我们之前的知识,老想着火车不可能开的这么快,现在快到装个翅膀就能飞起来的速度”。作为铁路司机,开最新型的火车是件很刺激的新鲜事,他们也需要不断跟上发展的脚步,学习新知识迎接挑战。这个月,李小华刚刚拿到了新考取的“工人技师”证书。
“我并不知道香港长什么样子”
“复兴号”最高时速可达310km/h,一秒钟可驶出80多米,超级高速的驾驶对司机的反应能力要求也特别高,“人工和机器输出的指令,从这个指令发出到我精确的操作完成,必须在5秒钟之内”。李小华说,每一次指令已经训练过千万次,形成了特有的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
从广州到香港的141公里,李小华47分钟必须保持每时每刻精神高度紧张,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李小华坦言,平时培训考试只有一个标准,就是100分,99分和零分是一样的。“任何一个操作,只要是错了就是事故”。
广深港高铁和其他列车最大的不同,是全程在隧道中行驶。一根电线,两根钢轨,除了隧道还是隧道。李小华笑称,“其实我并不知道香港长什么样子,列车抵达就马上返回。隧道里黑乎乎的,感觉像在开地铁”。
李小华每天往返在同样的线路上,坐在狭小的司机室里,一个人孤独地驾驶,和外界隔绝,唯一的对话就是和冰冷的机器,进行人机交流。他很羡慕同在列车上的列车长乘务员,每天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上班时间很难跟其他人接触,车上干了二十几年的列车员也没进过司机室”。和李小华每天聊得最多的,可能是香港西九龙站的值班员。
虽然驶往香港的路上是孤独的,李小华一直和自己说,“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列车开出一座城市,有时候到达另一座城市之前都是在荒山野外或隧道里,远离繁华的市区。“要好好对待司机室的机器,把它们当成兄弟和亲密的战友,形成灵魂上的沟通。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它们都能理会到你的意思。”
如果把开车当成一种吃饭的工具,很难把这个活干的漂亮。面对单一枯燥,李小华每天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天的任务,“这靠的是一个人的坚守,靠的是职业信仰,才能持久地坚守。”李小华说,物质社会更需要精神坚守,“必须敬业,奉献多一点,任劳任怨总是没错的”。
“不管再选几次,我还会开火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这个春节,李小华在广州南站机务段,妻子在广东韶关站通信段,隔着250公里的岗位上干活。
“没有假期,很多年没回湖南过年了,没办法去拜年串门,也吃不了年夜饭,除夕一般都在车间过,和平常一样很紧凑地干活”。开了20年的列车,李小华赶上春运能赶上排班刚好除夕能回家的只有仅仅一次。
李小华1个月休3天,3天回家一次。下班后,他从“复兴号”的司机变成“和谐号”的乘客,回到韶关刚搬进的新房子。他所在车间有21个司机,轮班制李小华这次回家恰好有一天半的大休,他去医院给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90岁的外公送饭,妻子在医院守夜,家里岳父岳母帮忙带两个小孩。今年春节,年前还能回去一次,再回家就是年初二了,那时候一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有时和家里可能几天都联系不上。”李小华一到单位就把手机上交,跑完最后一趟车回到公寓已经凌晨12点。第二天如果跑最早的一班高铁,李小华5点钟就要起床去上班,他不忍心打扰此时在梦乡的老婆和孩子。
儿子李浩今年7岁,有时休息赶上周末,李小华就会带他到高铁站,“一看车的外形,孩子就知道这是哪种型号的车。”儿子认高铁的能力一点也不亚于铁路从业人员,买玩具也只喜欢高铁模型车,集成一套。谈及孩子,李小华看着手机里保存的几张孩子的照片,乐呵呵地笑。
“我很想家里打电话给我,也很怕家里打电话给我。”因为长期在外,李小华上班时间无法使用手机,没时间接听,经常担心家里的情况,“别说照顾了,见都见不到,他们都平平安安的,我在外面就安心”。
“当铁路司机有苦有甜,有舍有得,要坚守就要付出一些东西,老不着家,对家庭的亏欠比较多,有重来的机会,不管再选几次,我还会开火车。”对于这份职业,李小华毅然选择了坚守。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