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的“张扣扣案”:董黯卧薪尝胆报母仇杀人
2019-01-24 16:20 羊城晚报
如何将私人复仇的自然正义转化为国家刑罚的法律正义,免得冤冤相报何时了,同时也避免个人为报私仇而以身涉险,让自己也陷于违法境地?

文/郑学富

最近,发生在陕西汉中的张扣扣为报母仇杀人案,引发全国上下的关注。

东汉有一特殊案例:董黯卧薪尝胆十年,为母复仇犯下死罪,皇帝不仅赦免其罪,还打算封他官职。

此事还被历代古人传颂,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董孝子黯复仇》诗就是赞扬此事:“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笔者认为,董黯复仇之所以能被后人赞叹,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和推崇“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的大环境有关,世人的评判是,董黯复仇不仅对自己的母亲尽孝报恩,而且对所杀之人也做到了仁至义尽。

董黯汲水奉母

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为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他幼年丧父,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董黯靠打柴为生,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但是极为孝顺。

母亲黄氏得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想喝娘家大隐溪的水,而董黯母子住在慈湖以北的阚山脚下,距离大隐有20多里路。董黯为满足母亲的需求,天天早出晚归,去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挑水给母亲喝。

尽管路途遥远,但是他从不换肩,为的是不让水桶颠簸,保证水不洒落。后来,为让母亲及时喝上大隐溪的水,董黯还在大隐溪边的外婆家旁建造一处草房,让母亲居住,汲水供母。黄氏的病渐渐好起来后,母子俩又搬回慈城。

董黯家的东邻王寄,家中生活殷实富有,但是此人秉性顽劣,事亲不孝。有一年夏天,董母与王母在门前树下乘凉,拉起了家常,王母说:“你前几年得了怪病,没想到竟然治好了,而且越来越健康,红光满面的。你看我家里比你家富裕,我们年龄也差不多,可是我的身体却赶不上你。”

董母回答说:“身体强弱与家庭贫富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心情愉快。我虽然家贫,但是儿子非常孝顺,凡事都顺我的心意,我吃穿虽然赶不上你,但是成天无忧无虑,所以身体自然就好了。”

恰巧,王寄从旁边经过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他不仅不接受教训,见贤思齐,向董黯学习如何孝敬母亲,反而对董母怀恨在心。

董黯像

有一天,董黯离家外出,王寄趁机来到董家,辱骂殴打董母。董母被打成重伤,卧床不起。董黯回到家后,跪在母亲床前痛哭流涕,哽咽着说:“都是儿子不孝,让母亲受罪遭殃,儿子一定为您老人家报仇!”

黄氏说:“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你也不用去找王寄报仇。”不久,黄氏因伤势过重,含恨而去。

悲愤交加的董黯,本想立即找王寄报仇,但是转念一想,王母只有王寄这一个儿子,如果现在就杀死王寄,也等于要了王母的性命,他于心不忍。

董黯在母亲墓前结一草庐,为母亲守墓,他强压着怒火,夜里枕着斧头睡觉,不忘报仇之事。几年之后,王母亦因病而卒,毕葬事,董黯乃斩王寄之首,以报母仇,祭奠母亲亡灵。杀人之后,董黯并没有逃逸,而是自缚其身,向官府自首。

汉和帝刘肇富有仁爱之心,主张宽刑,闻知其事,宽宥了董黯擅杀之罪,并诏封他为郎中,被董黯婉拒。后董黯受皇恩俸禄,隐居终老。董

黯的孝行传遍天下,他家乡的大隐溪也因“母慈子孝”而改名慈溪,后来建县,当地人就以慈溪做了县名,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慈溪市。

董黯汲水奉母

当然,对于同样的事件,今天的评判角度并不一样。重提此案,再观照发生在今天的张扣扣案,应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将私人复仇的自然正义转化为国家刑罚的法律正义,免得冤冤相报何时了,同时也避免个人为报私仇而以身涉险,让自己也陷于违法境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图片 | 资料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