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记|“民谣故事”的故事:因为热爱,所以去做
2019-01-18 20:18 羊城派 原创
九成以上的商业机会,都是在创业之初没有想到的

文/羊城派记者 李钢
视频/音频/羊城派记者 李钢

制作人推荐:

初心是民谣,却成长为音乐细分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垂直自媒体,形成了音乐自媒体矩阵。

“民谣故事”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媒体的春天并没有过去,但是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式,专业、垂直、线上线下打通,形成社群,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羊城派记者对话“民谣故事”王悦

因为热爱,所以去做

“每一首民谣背后,都有一个民谣故事。”

王悦曾供职于传统媒体,作为记者的他,勤奋而优秀。

于是,就有了“民谣故事”公众号。

王悦的想法很简单,因为热爱,所以去做。

靠着自己的一些积蓄,靠着“拉拢”而来的“合伙人”,王悦和他的“民谣故事”出发了。

在创业的前半年时间里,王悦和其他的创业者一样,每天想的是,如何“活下去”。

一切都得重新学习。

这段时间里,主要还是进行内容生产,盈利模式很单一。但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被发掘出来。

音乐人、音乐受众们的需求是什么?王悦发现,除了内容服务,更应该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运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了能够变现,他也曾经尝试过很多,甚至跨界到电影、文学领域。但是最终他发现,还是要回到音乐行业本身进行深耕。

专注,总会带来回报。

仿佛是突然之间的爆发,广告量、订单成交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觉得就是积累,积累到这个时候该爆发了,所以就收获了。”王悦总结说,迈过这个坎的办法是做了很多没做过的事情。

于是,王悦尝试着去做了线下演出活动,帮助音乐人去做自己的巡演,甚至带着音乐人去全国各地跑巡演,脱离了一开始最安全、风险最小、盈利机会微小的领域,逐渐走到了完全陌生的领域里,却打开了发展的局面。

“更多的时候是被需求倒逼找到了各种发展路径,这个过程里面确实有试错的成分,很多时候也是走弯路,但我们调整能力比较好,我们遇见问题解决问题,刚好在这个坎上也是很轻松的度过了,也收获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毕竟已经实现了盈利,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王悦说。   

王悦总结说,“民谣故事”从前期的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面向B端音乐人和C端音乐受众的一个全方面的平台了。

目前形成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有三部分:

首先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平台,现在已经可以在全网进行内容分发,并且已经覆盖到所有的资讯端;

第二部分是成为一家专业的音乐人服务机构,可以为音乐人,尤其是国内大多数的独立音乐人提供演出、音乐宣发、作品推荐等专业服务,直接帮助音乐人通过音乐作品、线下演出去进行变现;

第三部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拥有了原创音乐周边产品的生产能力后,音乐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了新的盈利模式。

王悦谈创业

迎合受众需求

“民谣故事”的成功,因为迎合了两方面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概有十多万的登记在册的独立音乐人,而且这个数字只会能越来越大。

但是现状是,其中只有凤毛麟角的活跃分子实现了独立、盈利,更多的人连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

对于这些音乐人来说,他们的最大需求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音乐作品能让更多人听到。因此,“民谣故事”所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音乐人在网络上展现作品,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的方式,把音乐作品做第二次、第三次的解读和呈现。

“比如我们会帮你写音乐故事,做深度专访,帮你制作和读者互动的桥梁,这样你就会很快找到你的听众,你就会及时回复他们给你的信息,是否要调整风格,是否要改变内容,这对个人的成长是很快的,所以说当这个需求被满足的时候,音乐人就找到了继续生存的可能。很多人积累了很多粉丝,就可以有这个实力去开展演出,有了演出就有了变现的可能,就有了生存的动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王悦说,从2016年底到现在为止,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一些音乐人由于知名度的增加,票房的票价有了成倍的增长。譬如在2016年底有的只卖70元一张门票,但现在已经能卖到680元了,有的人可能只有一两百的单场观众,现在已经可以把一两千人的剧院装满了。

“所以这个变化真的是发生在一两年之间的,而且是我们参与且见证的,这样的案例是越来越多了。”

另一方面,“民谣故事”也在满足音乐受众的需求。

而且,这种需求,已经被细分化。学生有学生的需求,高考生和大学生的需求又不一样。当细分到每一个小众领域时,不同的群体会有自己的最喜欢的音乐类型和音乐人。

将这些需求进行分门别类,成为一手的指南,为音乐人和受众提供音乐方案:当下谁是最热的;在焦虑的时候最适合听谁的音乐;当下在你经历人生转折采取重大选择的时候你应该听什么歌。

“民谣故事”就像一个利用音乐作品去开药方的药铺,用不同的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听歌就不仅是听好歌了,而是要选最适合你的歌。

更细化的音乐需求则体现在现实场景中。

比方说很多人有看演出的需求,他要买票,到了演出现场需要穿的很漂亮,他要买衣服,可能还要买一些东西作为收藏,就需要衍生品,诸如此类的产业链在我们做文化品牌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块的需求也是亟待满足的,毕竟很多机会在这儿,而竞争并不大。

“于是,我们就开始做自己的周边产品,销量节节攀升。我想这跟我们之前的判断是合二为一的,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想音乐市场在国内来讲,滞后于影视、综艺领域,但是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文化市场。”

王跃说,九成以上的商业机会,都是自己在创业之初没有想到的。在线上,最初没有机会跟粉丝见面,更多的是在网上通过微信、qq群等渠道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了商业机会。

于是,“民谣故事”诞生了自己的品牌活动“音乐共享会”——一个完全免费的针对粉丝开放的活动,只要报名,就可以参与“民谣故事”举办独立音乐人分享活动,成为一个完全不同于音乐现场的交流场景。音乐爱好者可以和音乐人聊天,听故事的分享,聆听演唱。

王悦谈创业

汇聚更多专业人士

同样因为兴趣,王悦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创业小伙伴,其中大多有着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更多有着演艺行业背景的人加入了团队,一起来做专业的事情。目前团队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人,分散在北京、广州两地。

百万量级融资需求

因为自身实现了盈利,所以“民谣故事”在融资上并不急迫。

对于王悦来说,相比于获得投资,他更看重合作方在音乐领域所能提供的帮助。他认为,在音乐领域的竞争对手并不多,其中不乏一些有雄厚资金的,但是并不是有财力就能够办成同样的事情。

他希望,在种子轮的融资阶段能够获得百万量级的资金,以加快自己的发展速率,未来的合作者应该有着文娱产业的资源和背景,或者能够为未来的线下活动开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

————————————————

路演记,是由羊城晚报打造的创业项目在线路演的新媒体栏目。

如果您正在创业,有融资、寻找合作伙伴的需求;

或者您正在寻找投资项目(可获得“民谣故事”商业计划书),

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号联系:

制作人 | 李钢

撰稿 | 李钢

视频制作 | 李钢 实习生 周雨萱

出品 | 羊城晚报733音视频工作室

项目推荐/合作单位 | 暨南大学科技园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