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直没弄明白如何“脱欧”
2019-01-17 16:00 羊城晚报 原创
英国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脱欧”方案被否,未来一片茫然之际,正好给一些人反思的机会。英国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背后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1月15日,英国《卫报》一篇分析文章,由近及远地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指出导致今天“脱欧”乱局的一些原因。

图/陈春鸣

作者认为,从近两年看这是特雷莎·梅处置失当导致的后果。特雷莎·梅上台着手“脱欧”事务后,就划了红线:脱离欧盟市场机制、脱离欧盟关税体系、脱离欧盟体系,这显然是为了迎合“硬脱欧”派的做法,但“硬脱欧派”的欲望很难满足。因此最后制定的方案,“硬脱欧派”和“软脱欧派”都不满意。

再往前看,这也是发起公投的卡梅伦首相的错。《卫报》的文章认为,当时的公投问题只是笼统地问是否留在欧盟,无论“脱欧派”还是“留欧派”,都对“脱欧”没什么概念。卡梅伦应该当时就界定“脱欧”概念,确定只是脱离欧盟政治法律体系,而不是经济体系,那样就不会导致后来的争论了。

不过再往前看,卡梅伦之所以发起公投,也是迫于保守党内“疑欧派”的压力。保守党内的“疑欧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自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以来,“疑欧派”就一直在妖魔化欧洲联合。保守党和工党都有一批政客,总认为如果不是欧盟的制约,他们就可以大有作为。

英国“疑欧派”的这种观点,又植根于英国的独特经历。英国与欧陆隔海相望,近代以来没有被其他国家占领,因此感觉不到联合的重要,体会不到欧盟的重要。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英国人的疑欧根源,并不限于《卫报》所说。英国在近代史上,一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隔海对欧洲大陆的局面进行干涉,确保欧陆保持对英国有利的实力均衡。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英国的这种均衡外交,不仅保证英国的发展壮大,也让英国人有一种高高在上操纵欧洲的优越感。直到二战结束,这种优势才逐渐丧失,但历史荣耀大概还留在英国人的脑子里。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今天英国不仅再难以操纵欧洲,就是如何脱离欧盟,也将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