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谭铮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内容,和孩子们有什么联系吗?1月15日,由广东少儿艺术联盟、羊城晚报和53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非遗·传学”广东艺术联盟第二届非遗大展在53美术馆开展,小小艺术家们,成为了这次展览的主角。
小艺术家们用作品解读传统文化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以凉茶、武术、门神等不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8岁的陈君,以《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为灵感,用画笔展示了他对这一传统神话故事的想象。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君有点羞涩,他说,自己只是爱听这些故事,怎么想就怎么画了。
据陈君的妈妈介绍,陈君小时候对艺术展并不感兴趣,但是对博物馆的展览总是充满好奇。“此次画作有机会入选,对孩子来说也是鼓励。”陈君妈妈说。
与陈君不同的是,就读于华师附小一年级的刘昱佳对她的胶片画侃侃而谈:“我自己喜欢看童话,这是我创作的蝴蝶仙子。”画作的指导王老师表示,这次创作的胶片画是让孩子了解皮影戏的构成,创作的人物不拘泥于中国传统故事里的人物,最重要是让孩子知道皮影戏的存在。
据介绍,这个整体名为“移动的梦”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安装在墙体上的支架、铁线、摇柄装置以及由儿童彩绘于胶片上的图像组成。当人们手动摇柄时,胶片图像就开始移动,图像的彩色光影将呈现在墙上,产生梦幻般的感受。
王老师介绍,这个构思,受到了中国传统皮影戏以及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百货商店收银台线夹穿梭收银的启发而来。
此外,大家熟悉的广东凉茶也在展览里出现。据该展览位负责人劳老师介绍,以凉茶为主题,是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遥远但亲切”的内容。
劳老师说:“我们选择凉茶也是因为它在那么多的非遗项目里,是一个特殊且另类的存在。凉茶文化有5000多年了,但是一直都没有消亡。孩子们对广东凉茶的认识可能还固定在知名品牌的概念上,这次我们希望从包装、中草药等不同元素让孩子们重新了解凉茶。”
与过去对话,向未来出发
此次展馆分为X馆和H馆。策展人刘朝霞对此介绍到,X在英文字母中表示——无限、目标和希望;H馆的“H”代表——Heart(真心),此次大展最重要的创作理念就是“体验”两字。
她表示,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真实地体验到蕴藏在我们的祖先身上的这股文化演进力量,然后向创造文化的祖先一样,去面对文化发生的际遇,然后用沟通协作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汇成今天展览上所呈现再来的“非遗盛宴”。
中山大学的冯原教授也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他表示,人类是用观念的世界来生产出一个物质材料的世界,经过三万多年,产生了灿烂的人类文明的两个度向。
冯原说:“从文化的物质性出发,文明镌刻在物质材料的载体上,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从文化的信息出发,文明以人的观念形成——透过语言、艺术和手艺等文化信息代代相传,因此出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认为,文化不能经由遗传获得,文化必须经由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传授与学习、创造而获得,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展览命名为“非遗·传学”的原因。
但是,保护传统文化并非意味着回到过去。“20世纪以来,许多传统文化像生物一样消失了,这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护它,我们就要回到过去的生活,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但不能过于夸大传统。”冯原说。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唯